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4部分

了,創造幾個數字又算得了什麼?

因為在一般人的眼裡,儘管算術是君子六藝之一,還是位於一個不顯眼的位置。

“1就是一,2就是二,3就是三········”

窗外聽課的人有些抓狂,他們手上沒有講義,根本就不知道什麼一即使一,一不是一難道是二?

但是,過往一些學子們也有被打臉過,既然在教室裡的學子們沒有任何疑問,他們也不敢讓柳七的人再傳紙條進去,等著下課後一定要借來講義看。

好在趙先生說了,今後秦彩虹等三人會把講義印刷出來,那麼就找他們好了。

此刻,靜立在教室兩邊的三人還不知道,已經被許多學子惦記上了,不過這是好事。

“相信諸位都曾接觸過句讀,為師在一些大的數字中間,用逗號隔開。”

“很簡單,一個數字從下往上,每三位數字就是一個逗號。”

“第一個逗號,前面的是千;第二個逗號,前面的是百萬,第三個逗號,前面就是十億。”

“一般來講,在社會發展到今天,億為單位已經足夠我們的生活。”

“後來者發現數字不夠用,那是他們的事情。”

“時逢我大漢光和年間,故此數字名為光和數字。”

這時候,趙雲也不得不拉起靈帝的虎皮,便於數字的推廣。

“諸君,有一天設若蒙童就知道數字的讀法寫法,那一定是你們的功勞,為師拜謝。”

說著,趙雲竟然緩緩鞠躬。(未完待續。)

第一百一十九章劉洪劉元卓

要放在二十世紀,趙雲的課根本就不算什麼,他今天講述的內容,連一個小學生都能掌握,在座的學子們,連白髮白鬚的都有。

看到先生在鞠躬,學子們瞬間驚慌失措,這如何使得?

沒有任何人牽頭,一個個站立起來,連窗外的學生們都不再遲疑。

他們恭恭敬敬地站著,然後低下高貴的頭,默默給站在講臺上的那一位鞠躬。

也許有些人就像後世的大學生一般,為了混一個文憑去找工作,當然,他們的工作是皇帝安排,那是鐵飯碗。

正如趙先生在《師說》中講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矣,能當一個偉人敬重的老師,誰都不會有意見。

傳說伏羲創造了畫圓的“規”、畫方的“矩”,也傳說黃帝臣子倕是“規矩”和“準繩”的創始人。

早在大禹治水時,禹便“左準繩”,“右規矩”。因此,我們可以說,“規”、“矩”、“準”、“繩”是我們祖先最早使用的數學工具。

人們丈量土地面積,測算山高谷深,計算產量多少,粟米交換,制定曆法,都需要數學知識。

《周髀算經》載商高答周公問,提到用矩測望高深廣遠。相傳西周初年周公制禮,數學成為貴族子弟教育中六門必修課程——六藝之一。

不過當時學在官府,數學的發展是相當緩慢的。

春秋時期,隨著鐵器的出現,生產力的提高,中國開始了由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

新的生產關係,自然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

此時王權衰微,疇人四散,私學開始出現。最晚在春秋末年人們已經掌握了完備的十進位置值制記數法,普遍使用了算籌這種先進的計算工具。

人們已諳熟九九乘法表、整數四則運算,並使用了分數。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相繼完成了向封建制度的過渡。

思想界、學術界諸子林立,百家爭鳴,異常活躍,為數學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儘管沒有一部先秦的數學著作留傳到後世,但是,人們透過田地及國土面積的測量,粟米的交換,收穫及戰利品的分配,城池的修建,水利工程的設計,賦稅的合理負擔,產量的計算,以及測高望遠等生產生活實踐,積累了大量的數學知識。

東漢初鄭眾記載,當時的數學知識分成了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輸、方程、贏不足、旁要九個部分,稱為“九數”。

九數確立了《九章算術》的基本框架。

秦始皇結束了列國紛爭,首次建立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本應有利於數學的發展。但他的****政策窒息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空氣。

秦朝的殘暴統治,尤其是焚書坑儒,給中國文化事業造成空前的浩劫。

不久,我大漢始祖劉邦利用推翻暴秦的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