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有多少了解和能否有效地維護它,將決定我們一生的健康。
記錄月經週期是管理健康的開始:計算排卵期的四種方法
處於可妊期的女性必須會計算自己的排卵期。但是月經週期不穩定時,不僅很難正確地推算出排卵期,而且還可能是對健康發出的紅色訊號。
自然週期法
適用於月經週期很準確的人。來月經的14天前是排卵期,排卵期
前後的1周為可妊期。
基礎體溫測量法
女性的體溫從開始月經到排卵時為低溫期,排卵後變為高溫期,所以臨界的日子為排卵期。因為是測量微妙的體溫變化,所以最好使用女性專用體溫計。以量出的排卵期為基準,前5日至後2日為可妊期。
排卵痛
記錄排卵時在小腹部感覺到的微微的疼痛(有的女性在卵子從卵巢裡排出的瞬間,會感覺到劇烈的疼痛)。感覺到排卵痛的日子為排卵期。
黏液觀察法
子宮頸分泌的黏液從清澈潤滑變得越來越黏稠,當黏性最強時就是排卵期。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痛經·經前綜合徵(1)
17歲的美蘭很害怕月經。因為嚴重的痛經,月經開始的第一天和第二天她總是逃課,早退更是不計其數。因為男女同校,更糟糕的是連疼痛的樣子都不能隨意地表現出來。
“真的無法用語言來表述。腰部痠痛得很厲害,小腹部痛得都喘不過氣。男人們根本就想象不出來那到底有多痛。很痛的時候晚上連覺都睡不著,只是一直在流淚……雖然和母親說過,母親只能給我一點鎮痛劑或往肚子上貼上熱敷貼,也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既不能這樣也不能那樣,只能熬一整夜。”
一想到這種痛苦要經歷30年左右,美蘭眼前就一片漆黑。實在看不下去的母親帶著美蘭來到了婦產科。出乎意料的是, 美蘭的子宮裡居然有一個非常大的瘤。美蘭被查出的是排卵期女性經常出現的時有時無的囊腫。因為不是良性的,所以醫生說在觀察之後,如果增大就做手術。但是幸運的是這個瘤變得越來越小,最後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像美蘭這樣,因為疼痛難忍,無法正常生活,在月經期間,下腹部或腰部會疼痛,就叫做痛經。一般在月經開始之前的一兩天開始,到了月經第二天時最痛,然後逐漸消失,但是有時也會伴有眩暈、嘔吐或頭痛等症狀。如果是繼發性痛經,就像美蘭這種情況,即使用藥也不會緩解。
問題是由月經引起的不適或痛苦不僅僅是痛經。孕齡婦女中的80%在月經期前後都會在身體上、精神上以及行為上發生變化。這種大大小小的變化統稱為經前綜合徵(PMS: Premenstrual Syndrome),會引起疲勞與憂鬱、不安、水腫、腰痛、乳房痛、腹部脹滿等上百種症狀。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情緒變化。有時會突然抑鬱、發脾氣、神經質,嚴重的時候還會產生自殺傾向。有的女性還會有看見東西就想買,或者不自覺地偷東西的“生理(月經)盜竊癖”。現實生活中曾有這樣一個案例,法院對只在經期偷東西的一名女性進行判決時認為:“由於存在與精神病患者程度類似的嚴重的衝動調節障礙,才會產生要偷別人東西的衝動,因此認定屬於身心障礙。”
那麼在月經前,究竟是什麼把女性的身體和心理擾亂到如此地步呢?科學家們從激素變化和遺傳基因、心理因素、社會環境因素等多角度都進行過研究,但是很可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搞清楚確切的原因。只是從妊娠中、完經後、不排卵時不出現這些症狀來看,激素似乎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但是卻很難確定。
由於原因不明,所以完全治癒經前綜合徵也是非常困難的。靠有規律的運動和飲食等生活習慣的變化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疼痛。但是如果症狀嚴重到會影響生活時,就必須得到專家的援助。
專家提醒說,記錄月經日記對此是很有幫助的。要詳細記錄自己的月經週期,還有在此期間發生的情緒變化和疼痛等身體和精神狀態。月經日記不僅可以作為判斷自己是否存在經前綜合徵的依據,而且在治療時也可以用作參考。
可以緩解痛經的生活習慣
有規律的運動: 每天進行30~40分鐘,最好是像慢跑或騎車等有氧運動。可以促進血液迴圈和體內代謝,具有預防水腫以及消除抑鬱和不安的作用。
限制咖啡因的攝入:咖啡和茶、可樂等含有咖啡因的食品,會加重不安和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