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主力艦的作用。
不管是8英寸主炮,還是6英寸主炮。巡洋艦的主炮通常都不能直接擊穿對手艦船的裝甲,而主要是依靠更快的射速決定戰績,所以從1928年開始,帝國裝甲巡洋艦就基本只採納6英寸為主炮,但在這兩年間,考慮裝甲巡洋艦的特殊作戰價值,也重新恢復戰巡之前的巡洋艦設計標準,在裝甲巡洋艦上採納一門三聯裝或者雙聯裝8英寸主炮為艦艏炮。
哈爾濱級巡洋艦是帝國最新的護航巡洋艦,由於88mm高射炮的效能優異,這一級巡洋艦大量使用88mm高射炮取代原有的中法聯合研製的75mm高射炮,並將防空火炮體系縮減到30mm88mm120mm三個層級,列裝五座雙聯裝152mm主炮,可攜帶兩架水上偵察機。
因為是航母編隊中的護航巡洋艦,水上偵察機的數量並不要求很多,兩架已經足夠,但它要求更高的反潛效能和防空效能,特別是在防空火力上,哈爾濱級巡洋艦畢竟是萬噸排水量的大型艦船,其列裝的8門120mm防空高射炮和14門88mm高射炮,以及兩種型號的30mm高射速機關炮組成的防空網火力極其強大,等同一艘3萬英噸級排水量的戰列艦。
作為代價,哈爾濱級輕巡洋艦的主炮數量遠不如日本同期建造的最上級輕巡洋艦,而兩者基本都屬於同樣的違約艦,也就是標準排水量實際上超過1萬英噸限制的巡洋艦,哈爾濱級輕巡洋艦宣稱的排水量是9700英噸,實際上是11400英噸左右,同日本正在建造的最上級輕巡洋艦的標準排水量幾乎一致。
由於中日海軍巡洋艦競賽的問題存在,中日兩國在輕重巡洋艦排水量上的違約和造假已經是各國都知道的情況,為了避免中日因為這種競賽退出《華盛頓海軍條約》,英美對此的限制是不超過12000英噸就不算嚴重違規,並且為此聯名派武官私下和中日就此談判,而英美法意還是照舊遵守條約。
實際上,中日都有超過12000英噸的重巡洋艦,表面上是重巡洋艦,更換主炮就立刻能變成輕級別的袖珍戰列艦。
總之,正在建造中的哈爾濱級巡洋艦是帝國護航巡洋艦的一個典範代表,也代表帝**艦製造中的特殊風格,同最上級對比,主炮火力降低,裝甲防禦效果略好,動力系統更強,而防空火力完全不屬於同一級別的艦船。
與哈爾濱巡洋艦不同的另一級正在設計中的裝甲巡洋艦是洛陽級巡洋艦,這一級巡洋艦是裝甲巡洋艦的最新型號,標準排水量被限制在11000英噸之下,預計將列裝兩座三聯裝280mm主炮,四座152mm(6英寸)雙聯裝副炮,4門120mm高射炮,8門88mm高射炮。
由於主炮嚴重違**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洛陽級裝甲巡洋艦最終是將在1935年下半年開始建造,1936下半年開始服役。
洛陽級巡洋艦代表帝國裝甲巡洋艦的另一個極端方向,即作為小型艦隊的中樞力量存在,更大範圍的承擔戰列艦的任務,並且列裝高水平和高功率的大型艦載雷達,擁有指揮周邊飛機、潛艇、艦船協同作戰的能力,同時可以彌補早期戰列艦在雷達、防空系統上的不足。
按照帝國目前的秘密計劃,從1936年開始,洛陽級巡洋艦會突然擴大到10艘以上的建造規模,除了裝備本國海軍,還將作為其他中小盟國的主力旗艦使用,分擔帝國海軍在整個亞盟中的海軍作戰壓力。
帝國海軍在1928年之後就逐漸同世界海軍的發展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方向,而這種方式正是基於海軍航母中心論,在帝國的海軍長期規劃中,航母編隊將成為帝國海軍的核心主力,戰列艦也必須納入航母作戰,在大範圍的海軍作戰中主要派遣裝甲巡洋艦替代戰列艦作戰,或者由裝甲巡洋艦配合戰列艦作戰,而一個完整的航母編隊則將由航空母艦、護航航母、戰列艦、裝甲巡洋艦、護航巡洋艦、驅逐艦共同組成,由護航航母、護航巡洋艦和驅逐艦構建航母艦隊的核心編隊,由戰列艦和裝甲巡洋艦作為分遣支隊在外圍作戰。
至此,帝國海軍之陣勢就已經是直接向著超越英美,在世界海軍的大革命浪潮中一躍成為世界海洋新霸主的目標而去。
為了這個雄偉的目標,帝國和海軍為此付出了整整三十年的努力,每年前進一小步,一步一步的積累實力和資本。
正是因此,帝國海軍在這一階段並不希望和任何敵國的海軍發生直接戰爭,最多隻是小規模的海軍衝突,不至於暴露帝國海軍的整體變革思想,使得帝國海軍能徹底的完成這一偉大的歷史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