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山,西安至蘭州的公路從鎮南穿過,鎮子上僅有一條長達4裡的街。就這麼一個小小的村鎮,此時此刻已成為一個軍事集結的重鎮。

不僅紅軍總部設立於此,*陝西省委也設在這個鎮子上。東邊駐三原、富平的紅軍在那裡集結,西邊駐有隴東西峰、鎮原的紅軍,北邊有駐正寧、耀縣的紅軍。一時間,這片僅有兩三百里方圓的渭北高原上,四處煙塵滾滾、戰馬賓士,山嶺上、溝谷裡,到處都有紅軍的隊伍在行動。嘹亮的軍號響徹雲霄、馬蹄聲碎,踏破拂曉的霞光。

在離雲陽不遠就是中部(今黃陵)縣的橋山,令萬民敬仰的黃帝陵就在這座鬱鬱蔥蔥的山間。早在這年清明節的時候,毛澤東、朱德等中央領導就來到過這裡,並獻上了代表紅軍將士肺腑之言的祭文。這是建軍10年來共產黨第一次向先祖明志,祭文鏗鏘有力,動人心魄——

維*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蘇維埃政府主席毛澤東、人民抗日紅軍總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鮮花束帛之儀致祭於我中華民族史祖軒轅皇帝之陵:赫赫始祖,吾華肇造;胄衍祀綿,嶽峨河浩。聰明睿智,光披遐荒;建此偉業,雄立東方。世變滄桑,中更蹉跌;越數千載,強鄰蔑德。硫臺不守,三韓為墟;遼河燕冀,漢奸何多!以地事敵,敵欲豈足;人執笞繩,我為奴辱。懿為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奮戰,區宇以寧。豈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國,認其淪胥。東等不才,劍屢俱備,萬里崎嶇,為國效命。頻年苦鬥,備歷險夷,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各黨各界,團結堅固,不論軍民,不分貧富。民族陣線,救國良方,四萬萬眾,堅決抵抗。*共和,改革內政,億兆一心,戰則必勝。還我河山,衛我主權,此物此志,永矢勿諼。經武整軍,昭告列祖,實鑑臨之,皇天后土。尚饗!

其實,這就是中國工農紅軍對日抗戰的“出師表”。已順利改編為八路軍的紅軍,終於等來了為國報效的時刻。

然而,紅軍戰士卻遇到了極大的不適應。聽說改編還要取下紅軍的帽徽,換上國民黨軍隊的青天白日帽徽時,有的人摔了帽子,流了眼淚,有的還罵了娘。一枚枚國民黨軍隊的帽徽擺放在紅軍指戰員面前,它們將在一天之內全部戴在紅軍戰士的頭上。面對這一枚枚青天白日帽徽,每一位紅軍戰士都不禁回想起同國民黨浴血抗爭的日日夜夜,不禁回想起長征途中國民黨圍追堵截的層層重兵。於是,很多人想不通了。有人拒不換裝,有人扔掉青天白日帽徽,有人甚至為此留條他去。大家紛紛表示:我們就是不願意改名。國共合作,全民族抗日是可以的,但是,為什麼要紅軍改名呢?紅軍一改名,不就成白軍了嗎?我們怎麼向人民交代?面對這種複雜的思想反映,在洛川會議前後,各師師長們多次帶頭深入部隊,瞭解情況,做細緻的思想工作,教育幹部戰士要有遠大目光,顧全大局。賀龍語重心長地對大家說:“我賀龍也不願紅軍改名的嘍!但是不改可不行啊。為了全民族的利益,實現國共兩黨合作,團結一致共同抗日,使中國人民不當亡國奴,紅軍就得改名。紅軍不改名,蔣介石就不肯抗日。紅軍是名改心不變,一顆紅心為人民嘛。紅軍改了名,還是黨中央、毛主席、朱總指揮領導。紅軍改名,是黨中央的決策,全體紅軍戰士、共產黨員,必須無條件服從。我,賀龍,就無條件服從。”聽了賀龍的話,一些幹部表示:“名改心不變,我們想通了。”賀龍高興地大笑著說:“好嘛,蛇無頭不走,鳥無翅不飛。你們通了,就好給戰士做工作嘍。”為了進一步安定人心,在換帽徽的時候,總政治部給全軍頒發了“紅軍十年艱苦奮鬥”獎章,並讓戰士們不要丟掉了“紅星”,要把“紅星”好好地儲存起來,把它放在心坎上,革命就不會迷失方向。

八路軍出師抗日的誓師大會,就設在雲陽鎮的大操場上。歌聲、口號聲、軍號聲,震盪著整個村落。“堅決與敵決死戰”、“擁護軍委命令”、“為保衛國土流盡最後一滴血”的大幅標語高高地舉過頭頂。由於國民黨限制群眾參加*,於是周圍趕來的百姓們就爬上房頂、樹梢,觀看這個重大的歷史場面。

大會是由*主持的。他宣佈大會開始,只見朱德大步向前,走到了隊伍前面,高聲地朗讀起《八路軍出師抗日誓詞》。戰士們也隨著朱總司令一句一句朗誦起來——

日本帝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死敵,它要亡我國家,滅我種族,殺害我們父母兄弟,姦淫我們母妻姐妹,燒我們的莊稼房屋,毀我們的耕具牲口。為了民族,為了國家,為了同胞,為了子孫,我們只有抗戰到底。

我們是工農出身,不侵犯群眾一針一線,替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