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時捨身投奔,千方百計地掩護共產黨員和革命者。南昌起義失敗後,組織上派他到蘇聯去學習,他想到革命處於低潮,很需要積蓄力量,繼續同國民黨反動派鬥爭,硬是出生入死回湘鄂西拉隊伍,創造出一塊革命根據地……此刻,賀龍心情平靜地坐下,他不準備再發言,他覺得毛澤東、黨中央的決定是正確的。他正在思考:紅軍出師抗日後,應將自己原紅二方面軍的一部分部隊留在陝北,保衛黨中央。同時在經費分配上,也應該優先保證中央使用,自己的部隊應去敵後自籌糧款。
大軍出師華北,抗戰將是長期的,其中可能出現的曲折、危險可想而知。張聞天說話了:“我們要很好地使用我們的力量,紅軍是黨軍,抗戰是持久戰,我們的眼光要放遠些。”
“是啊。”朱德說,“持久戰主要是發動群眾,首先是發動華北的一億多人,軍事上是發動游擊戰爭,即使國民黨的軍隊敗退下來了,我們也要在華北堅守下來。”
“抗戰是長期的戰爭,紅軍要發揮自己善於進行山地戰、運動戰、游擊戰的特長,在有利條件下集中力量消滅敵人,這也關係到增強我們所領導的部隊的擴大。”任弼時也說了起來。
毛澤東想得格外精細。他說:“我軍要進行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包括新條件下消滅敵人兵團與在平原發展游擊戰爭。”為了讓大家聽得更詳細,他接著說,“所謂獨立自主,就是在整個戰略部署下,我軍有依照情況使用兵力的自由,執行統一戰略的靈活機動權,有發動群眾創造根據地、組織義勇軍的自由。所謂山地不只是就地形而言,而是指首先在山地建立根據地,依託山地開展游擊戰爭,爾後向平原發展。所謂游擊戰爭,是指分散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消滅敵人,透過廣泛的游擊戰爭,達到開闢敵後戰場,支援正面戰場,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目的。”
“我完全同意老毛的意見。”彭德懷也大聲說道,“紅軍出兵在恆山、太行山山脈,有重要戰略意義,要力求給日本鬼子南進或西進以很大的困難。紅軍的主力出動是對的,留下若干兵力在陝北也是必要的,這是我們的戰略預備隊,紅軍出動了就要打勝仗,樹立聲威,開展統一戰線。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黨和紅軍在人民心中的地位。”
8月25日下午,會議到了最後的時刻,也到了最為莊嚴的時刻。會議宣佈,紅軍主力正式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前敵總指揮部改為八路軍總指揮部,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葉劍英為參謀長、左權為副參謀長。總政治部改為八路軍政治部,任弼時為主任,*為副主任。
八路軍所轄三個師,番號為115師、120師、129師。這三個番號是東北軍當年用過的,曾讓蔣介石感到傷心,因為他們均在與紅軍的對抗中全軍覆滅。此時,老蔣把這三個番號給了八路軍,不能說沒有他一番別樣的用意。
各師的領導都已配備齊整。
115師的領導配備是:
師長*
副師長聶榮臻
參謀長周昆(此人於1938年初攜帶軍餉逃跑,後下落不明)
政訓處主任羅榮桓
副主任蕭華
120師的領導配備是:
師長賀龍
副師長蕭克
參謀長周士第
政訓處主任關嚮應
副主任甘泗淇
129師的領導配備是:
師長劉伯承
副師長徐向前
參謀長倪志亮
政訓處主任張浩
副主任宋任窮
命令宣佈完畢,在座的人們又一次群情激奮。雖然放棄了用鮮血換來的“紅軍”的稱號,但終於透過多年的艱苦努力,實現了可以直接對日作戰的宏圖大志。
會議還在緊鑼密鼓地進行。接連透過了朱德、彭德懷的《就職通電》、《八路軍出師抗日誓詞》、《八路軍出師抗日三大紀律》、《八路軍出師抗日八項注意》等檔案。
這是渭北高原的一個晴夜,安詳中透著熱烈和沸騰。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焰在熾烈地燃燒著。會議結束時,已是深夜,窯洞的燈火顯得格外光亮,這可是照亮中國美好前程的一個個閃亮的明燈啊。
雲陽大誓師
聽說改編還要取下紅軍的帽徽,換上國民黨軍隊的青天白日帽徽時,有的人摔了帽子,流了眼淚,有的還罵了娘。
雲陽是一個鎮,屬陝西省涇陽縣管轄。此地距西安120餘里,南臨涇河,北靠嵯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