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記者——政治家吉恩賈克斯·塞爾旺施賴伯(Jean�Jacques Servan Schreiber)出版了另外一本暢銷書——《美國的挑戰》(英譯本由Atheneum出版公司出版;1968年)。在這本暢銷書中,吉恩賈克斯·塞爾旺施賴伯預言:美國的管理人員正在接管全世界(或至少是歐洲),在美國和歐洲之間存在著“管理差距”,這種差距使得美國的主導統治成為不可避免的命運。這個預言在全世界範圍內受到了媒體大號標題的青睞和歡迎。當時,正是歐洲經濟超越美國,而美國經濟在歐洲和日本的進攻之下采取守勢的時候。
到了1970年,加爾佈雷思和塞爾旺施賴伯的講法,開始顯得有些幼稚了。管理熱潮已經過去了,而且它並不是轟轟烈烈地結束的。事實上,從外表上看,人們幾乎看不出有任何跡象能夠表明發生過什麼事情。
只有在英國,出現了大量管理人員失業,而這恰恰反映了英國經濟的普遍蕭條狀態和企業合併與接管的浪潮。但是,對於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得到快速發展和實現急劇擴張的管理諮詢公司而言,它們突然發現自己的營業額遠遠低於原來的期望。比較而言,那些相對較為穩健的公司,則運用自己的資源來提高質量,而不是增加員工,並在營業額和利潤方面繼續保持著出色的經營績效。同時,那些言之有物的管理學課程專案、管理類書籍、管理學主講人,仍持續地受到高度歡迎。事實上,大約在1970年左右的時候,非營利組織的管理者,如公用服務機構的管理者,開始大量湧入管理課程專案、購買管理類圖書和聘請管理學主講人。不過,他們的辨別力更高,而且要求更苛刻。商學院和高層管理課程專案的申請入學者繼續增加,但這些學員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效果更加挑剔。
一時之間,管理的神秘性突然消失了。其中的一個原因可能是1971年的美元危機。這次危機甚至使那些觀察最不敏銳的人也開始認識到:美國同歐洲之間實際上並不存在什麼管理差距。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在那一時期“垮臺”了一批企業,如美國賓夕法尼亞中央鐵路公司(Penn Central)和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以及英國的勞斯萊斯公司(Rolls�Royce),這使得職業管理人員不太像是英雄。不過,其中的主要原因肯定是:管理人員自己突然認識到,管理是一項挑戰和一種工作,而不是一劑靈丹妙藥;管理技術,無論怎樣複雜,也不具有任何魔力。最重要的是,各地的管理人員都認識到:管理熱潮賴以建立起來的基礎,即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不為人知的漫長時期中所積累起來的知識,已經無法跟上和滿足新的發展需求。人們已開始感受到需要新的知識、新的基本方法和對各種現象的新的理解。而這些,並不是管理熱潮所能提供或解決的。 。 想看書來
管理熱潮的終結(2)
不過,管理熱潮雖然已經結束,但它卻永久地改變了世界的經濟面貌和社會面貌。世界再也不會回到不懂管理、不顧管理和不知管理的時期,即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和管理熱潮以前的時期了。最重要的是,把管理看成是一種力量、一種職能、一種責任、一門學科的認識將會保留下來。這就是管理熱潮的永恆成果,而且也是最重要的成果。
我們從中學到了什麼
在過去的這25年時間裡,我們到底學到了什麼呢?特別是,在幫助我們適應新的時代——謀求管理績效的時代的要求方面,我們學到了什麼呢?
我們所學到的第一件事是:作為社會機構中,特別是工商企業中領導、指揮和決策的器官,管理是一種一般職能,在每個國家中,實質上在每個社會中都面臨著同樣的基本任務。管理階層必須為它所管理的機構指引方向,必須深入思考本機構的使命併為之制定目標,必須為實現本機構所必須做出的貢獻而配置資源。實際上,管理就是賽伊(J�B�Say)所說的“企業家”,要負責為本機構的願景和資源配置提供指引,並使其有利於取得最大成果和做出最大貢獻。
在完成上述這些重大職能時,世界各地的管理都面對著同樣的問題,即必須對工作進行組織,以便實現更高的生產率;必須引導員工努力提高生產率並取得成就,並對本企業的社會影響承擔責任。最重要的是,它要對創造理想的結果負責,無論這種結果是經濟績效、學生的學習,還是病人的治療,這正是每一機構存在的理由。
管理是一門學科
首先,這就意味著管理人員付諸實踐的,是管理學,而不是經濟學,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