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精神的知識只是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而已。事實上,實踐知識的內容組成主要是由目的來界定的,也就是由實踐本身來界定的。所以,這麼一本書必須有多年的經驗作為後盾。

我對創新與企業家精神的研究始於30年前,也就是50年代中期。那時,有兩年時間,我在紐約大學研究生商學院主持一個研究小組每週*一次,就創新與企業家精神進行長時間的研討。這個小組的成員包括一些剛剛開始創業的企業家,其中不乏成功人士;另外還包括現有機構(大部分規模較大)的中層管理人士。這些機構各不相同,其中包括兩所大醫院、IBM公司、通用電氣公司、一兩家主要銀行、一家證券經紀公司、幾家雜誌和書籍出版公司、幾家製藥公司、一家全球性慈善組織、紐約天主教大主教管轄區以及長老會等等。

在這兩年的時間裡,這個研討會所發展出來的概念和思想,都已由研究小組成員周復一週地用他們自己機構中的親身經歷加以驗證。我在隨後長達20多年的顧問生涯中,繼續對這些概念和思想加以驗證、確認、提煉和完善。同樣,我的顧問工作也涉及到許多不同機構。有來自企業的,包括製藥和計算機等高科技公司、意外傷害保險等非科技公司、歐洲和美洲的全球性銀行、個人創業公司、地方性建材批發公司以及日本的跨國公司等。另外,還有很多“非營利”組織,包括:幾家主要的工會組織、一些主要的社群組織(例如美國女童子軍以及國際救援與發展合作組織())、幾家醫院、大學、研究實驗室以及各宗教組織。

由於本書是多年觀察、研究和實踐的濃縮,所以我能夠運用大量“微型案例”來闡明正反兩方面的政策與措施。至於那些在書中所提及的機構,它們從來就不是我的客戶(比如IBM),有關這些機構的例項或者已經被公開報導,或者由機構本身披露。除此以外,同我所有的管理書籍所採取的方式相同,我在本書中也不會公開與我有業務往來的機構的名字。但是,本書所選擇的案例均為真實事件,討論的也是真實存在的企業。

最近幾年,管理學者們才開始關注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而我早在幾十年前就開始在我所有的管理書籍中,一直探討這方面的問題。但是,本書是我第一部以系統化的形式完整闡述這個課題的書籍。它應該是這個重要課題的開端,而不是最後一部書。我衷心希望本書能為廣大讀者所接受,並對今後產生重大影響。

1984年聖誕節

於加州克萊蒙特

《創新與企業家精神》讀後感(1)

邵明路

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

(北京光華管理研修中心)創辦人

本來我認為在德魯克先生的眾多著作中,《創新與企業家精神》是我唯一有資格寫序的一本書,因為在過去十多年裡我不僅讀過很多遍,而且以此為教材,培訓過幾班職業經理人。但這次我重讀時才發現,事情並非我原以為的那麼簡單。有關主題該說的話德魯克在書中幾乎都寫了,我當然不可能比他寫得更好,而且從“自序”、“前言”直至“結論”,全書結構嚴謹,沒有給另一篇序言任何機會。所以這裡我寫的並不是序言,而是一篇讀後感,如果按我的意見編輯,我寧可它出現在書末而不是書首,僅供讀完全書仍有耐心的讀者參閱。

什麼是“創新”

“創新”這個字眼在今天很流行,也很時髦,許多機構都把它當作口號,甚至寫進自己的宣言,但是對它的理解卻是千差萬別。首先是把“創新”與聰明的創意或發明混為一談。其次,是一提到它就意會到科技方面。最後,很多人認為凡開創一盤新生意或者一項新事業就是創新。

德魯克深刻地指出,“創新”與上述誤解的區別在於是否為客戶創造出新的價值。什麼是價值?價值並不是價格。價值是客戶得到的,價格是客戶付出的。做企業的,推出一項新產品、新服務或一個新流程,要滿足客戶未被滿足的需求或潛在的需求,創造出新的客戶滿意。客戶有新的所得,才會從不買到買、從買得少到買得多,或者願意付出比過去更高的價格。這反映在企業的收入和利潤上,就是創造了新的財富。同樣的,非營利機構的創新也要讓服務物件有新的滿意,從而願意接受你的服務;政府的政策創新或體制改革也要產生讓人民可以感受得到的新便利或保障。雖然很多“創新”與科技有關,但是科技含量很低甚至“零科技”的社會創新,不但機會更多,而且效益更大。一家新公司如果只是以同等價格提供市面上已有的產品或服務並不算創新,因為它只是對別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