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1部分

當年,我曾經跟著三百多人,到福建搶劫一年,所向披靡,無人可擋,最後平安而回。”(下福建過一年,全甲而歸)

吹完了,這位兄弟還搞了個評論:

“明朝很害怕日本,若日軍進攻,就會如同大水崩沙,利刀破竹,無堅不摧。”(唐畏日如大水崩沙,利刀破竹,何城不催)

除此之外,他還痛斥了明朝的政治腐敗,官員貪汙,老百姓流離失所,老百姓膽小怕事等等情況,總之,明朝就是一軟柿子,不捏都會爛。

豐臣秀吉大喜,於是他信了。

應該說,這位兄弟說的可能還是真話,一般說來,去當倭寇的,不太可能是良民,大都是些社會最底層的流氓無產者,對政府不滿,那是很自然的。

至於所謂打劫一年安然無恙,也可能是真的,倒不是他有多厲害,明軍有多無能,而是倭寇這一行本來就是遊擊事業,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要真建立個根據地之類的玩意,幾天也就沒了。

唯一算得上有問題的,估計就是最後幾句話了,所謂大水崩沙,利刀破竹,事實證明之後確實如此,不過就是換了個主語而已。

但必須承認,豐臣對中國形勢的判斷大致是正確的,當時的中國,已經沒有開國時期的朝氣,思想混亂,組織混亂,吏治腐敗,除了幾支戚家軍那樣的模範軍隊,其餘的所謂衛所部隊,由於長官吃空額,且無人抓訓練,基本都變成了農民部隊——除了種田,啥也不會。

用戰鬥經驗豐富,基本不怕死計程車兵,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戰術,去進攻政治腐敗,喜歡內鬥,且多年不打大仗的明朝,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穩贏不輸。

所以豐臣秀吉很樂觀——實在沒有悲觀的理由。

然而他錯了,即使他運用經濟學原理,把明朝的各種情況輸入電腦,用模型公式證明自己必定能贏,他也一定會輸。

因為他不懂得中國人。

幾百年後的1937年,日本人決定開戰,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可能輸,當時的日本比中國有錢,士兵比中國精銳,武器比中國先進,他們有三菱重工,有零式戰鬥機,有航空母艦,而中國內地四處是軍閥混戰,黑社會橫行,老百姓大多不認字,還怕死,重工業基本談不上,飛機能數得出來,幾條破船在長江裡晃來晃去,且人心惶惶,一盤散沙。

所以他們告訴全世界,滅亡中國,三個月足矣。

於是他們打了進來,於是他們打了八年,於是他們輸掉了戰爭。

因為他們不懂得中國人。

因為我們這個民族,是世界上最為堅韌的民族。

所謂的四大文明古國,其實大多名不副實,所謂埃及,所謂兩河流域,所謂印度,在歷史長河裡,被人滅掉了N次,雅利安人,猶太人,阿拉伯人,莫臥爾人,你來我往,早就不是原來那套人馬了,文化更是談不上。

只有中國做到了,雖然有變化,有衝突,但我們的文化和民族主體,一直延續了下來,幾千年來,無論什麼樣的困難,什麼樣的絕境,什麼樣的強敵,從沒有人能真正地征服我們,歷時千年,從來如此。

這是一個有著無數缺點,無數劣根性的民族,卻也是一個有著無數優點,無數先進性的民族,它的潛力,統計學和經濟學計算不出,也無法計算。

日本人打進來之後才驚訝地發現,僅僅一夜之間,所有的一切都變了,軍閥可以團結一致,黑社會也可以潔身自好,文盲不識字,卻也不做漢奸,怕死的老百姓,有時候也不怕死。

因為所有的一切,都已經牢牢地刻入了我們的骨髓——堅強、勇敢、無所畏懼。

日本人不懂得,所以他們失敗了,以前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依然如此。

從來不需要想起,也絕不會忘記,這是一個偉大民族的天賦。

【朝鮮的天才】

萬曆二十年(1592)五月二十一日,名古屋。

面對朝鮮海峽的方向,豐臣秀吉投下了他人生最大,也是最後的賭注。

十五萬名日軍士兵分別從福岡、名古屋、對馬海峽出發,向著同一個目標挺進——為了同一個人的野心。

事實證明,這次行動的運輸成本並不太高,因為在半年之後,一個可怕的對手將出現在對岸,為他們節省回程船票。

但既然是一生中最大的賭博,自然要押上全部的老本。

日本侵略軍由日本國內最精銳的部隊構成,總計十五萬人,分為九軍,由九個極有特點的人指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