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1部分

因為上面只寫了這樣一句話:

五年之內必定攻下明國,到時你就是明國的關白!

但事實證明,他的瘋狂也是有理由的。

客觀地講,豐臣秀吉是一個奇才。他以庶民出身,苦熬幾十年,最終一統日本,絕非尋常人物,而且此人在日本國內,向來以謀略出名,從不打無把握之戰,戰國時期曾親自指揮過幾十次戰役,除掩護撤退的必敗之戰外,他只輸過一次。

順便提一下,他唯一戰敗的那一次,對手叫德川家康。

而在決心打這一仗之前,豐臣秀吉已經考慮了很久。

日本人的一個最大特點是做事認真,比如在後來中日甲午戰爭之前,他們向中國派出了大量間諜,拍攝了很多照片,北洋艦隊每條船的噸位,人員,指揮官,炮口直徑,缺點,日軍都有詳細的記錄。

而在抗日戰爭開始前,其工作更是無以倫比,所有中國少將以上的軍官,他們都有細緻的檔案留存,其個人特點、作戰方式甚至生活習慣都一清二楚,更為可怕的是,他們繪製的中國地圖,比中國人自己繪製的還要準確,連一個山丘,一口井都標得極為清晰。當年閻錫山的部隊伏擊日軍後,既不抓俘虜,也不扛彈藥,第一要務就是開始找日軍軍用地圖——拿回去自己用。

而一貫小心謹慎的豐臣秀吉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為他想不自信都不行:

當時的日本,剛剛實現和平統一,在此之前,國內已經打了一百多年的仗,用今天的話說,打仗已經成了一種生活時尚,有些武士家吃飯的時候,一手拿筷子,另一隻手都握著刀,只要外面招呼一聲,立馬就抄傢伙出去砍人。

而且這幫人打仗極其勇敢,每次作戰都要爭先鋒(首先發起衝鋒者),還經常為此發生糾紛,沒有當上先鋒憤然自殺的,也不在少數。

總而言之,這是一幫亡命之徒。

相信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當時的日本,軍隊裝備已經十分先進,為了打贏對手,他們紛紛進口先進武器,大刀長矛之類的玩意已不吃香了,大名們紛紛長槍換鳥槍,鳥槍換大炮,加上還有汪直這類的軍火販子一個勁地往日本倒騰武器,到戰國末期,日本已擁有了大規模的火槍部隊。

在戰術方面,日軍也有相當的進步,公元1575年,織田信長在長筱發起了一場決定性的戰役。對手是號稱戰國第一諸侯武田信玄的兒子武田勝賴,其部隊以騎兵為主,使用孫子兵法四如真言“風林火山”為軍旗,戰鬥力極為強勁,在騎兵對決無法取勝的情況下,織田信長冥思苦想,創造性地發明了三線戰術(日語:三段擊)。

關於這一戰術,之前已經介紹過了,由於火槍部隊射程有限,且裝彈藥需要時間,故將部隊分為三線,一線開槍,二三線裝子彈,形成持續火力,對騎兵有較大殺傷力。

雖說早在兩百多年前,明軍開國將領沐英就曾首創這一戰術,但至少在日本,織田縣長還是有專利權的,而且和後來使用同一戰術的普魯士腓特烈二世相比,他也還早了一百多年。

整體看來,日軍的戰鬥力、軍事裝備、戰術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程度,高到豐臣秀吉足以為之而自豪。

相對而言,日本的對手就有點疲軟了。

朝鮮自李成桂光榮革命,成立李氏王朝後,基本就沒打過什麼仗,所謂“兩百年平寧之世,民不知兵”,部隊也就是個混飯吃的地方,軍事素質極差,連民兵都不如。

雖說在軍事上朝鮮十分差勁,但搞起政治鬥爭來,那是一點也不消停。與明朝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當時的朝廷內部,分成兩大派,分別叫做“東人黨”和“西人黨”,鬧了一段之後,東人黨又分裂成“南人派”和“北人派”,東南西北都來齊了,足可以湊一桌麻將。

大體就是如此,反正朝鮮是亂得一塌糊塗,指南打北,不是東西。這麼個狀況,想讓人家不動你,實在是有點難。

而日本的另一個對手,中國,就比較有趣了。

由於沒有電報和照相機,加上當年日本窮,衣服也很土,想派間諜混入中國,很有可能被當成盲流遣返,所以關於中國的情報,來源大都要靠倭寇。

而對豐臣秀吉影響最大的,無疑是這樣一段對話。

那是在1585年,豐臣秀吉剛剛當上關白後不久,無意之中見到一個人,此人姓名不詳,曾在汪直海盜有限公司工作過,為了解明朝實力,他找這人談了幾次話,詢問明軍實力。

該仁兄是這樣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