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促發動侵華戰爭的日本根本就還沒有準備好,他們在東北的投資正處於資本投入遠遠大於產出的尷尬境地。此外還有一點,林漢和漢娜將奉天銀行裡幾十噸的黃金轉走,也讓日本的建設資金縮水了很多。
如果再算上加賀號沉沒,赤城號被重創,鹿爾島的爆炸,1935年時的日本,其實已經比歷史上虛弱了不少,而戰鬥機的製造能力,更是虛弱。如果不是英國人送來大批發動機給其改進飛機,面對紅軍這邊“代差”的優勢,日本人除了進口飛機之外別無他法。現在日本國內正在開發中的九五式戰鬥機,在一票的單翼機面前,已經成了一款還沒有裝備就已經提前過時的飛機,而為九五式戰鬥機準備的中島1式730馬力的發動機,其生產線目前正準備中,離大規模量產還要等上一個月的時間。
從航空技術進步和改進的角度來說,1935年解決南京政府的紅軍,實在是選擇了恰到好處的切入點:恰好都是在各國空軍改朝換代前昔最虛弱的時候。而因為穿越者而提前轉變觀念德國飛機在這一點上就佔了極大的便宜。
改進了手中的飛機後,懷著一雪前恥復仇心態而來的日本陸航,配合山東的侵華日軍,在山東戰場頻頻出沒。而為了對抗日本陸航的壓力,紅軍也不斷地將滬杭兩地的防空戰機調走北進,同時也撤走了一部分的防空高炮部隊。
從戰略上看,十二月五日到八日那三天,紅軍集中空軍力量,在滬杭和英國人打一場慘烈的空戰是完全正確的。否則南有英國空軍,北有日本陸航,這種首尾難顧的局面如果分兵作戰,反而會分散了自己的空軍實力。
十二月八日結束的空戰,一口氣打掉了英國皇家空軍的精氣神,在接下來的一個月裡,道丁雖然依舊不斷獲得新飛機和新飛行員的補充,卻不得不花上長時間進行休整,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