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艦服役。偏偏其四聯裝的主炮炮塔結構過於複雜,問題多多,作戰時可靠性極差,整個就是得不償失的錯誤選擇。
當“魔改”後沙恩級戰列艦的主炮口徑被英國人得知後,有感於沙恩級戰列艦巨大的威力,英國人這才想起來似乎需要重新考慮增加軍艦主炮口徑問題了。可是當時已是1937年年底,喬治五世級已經開始建造,一堆的十四英寸的炮管也已經造好了一小半。
喬治五世級戰列艦的四聯裝炮塔十四英寸炮不是不能變更成三聯十六英寸的炮塔,也不是開發不出來。只是這需要更多的經費,也需要的更多時間去等新火炮的開發,偏偏這兩樣,英國皇家海軍都沒有。
換新炮的錢誰出?戰爭之前,國會管理海軍軍費的老爺們,是無法容忍海軍把造好十四英寸火炮直接棄用的?儘管海軍部長丘吉爾上竄下跳高呼海軍需要更大口徑的主炮,卻因為一個錢字,不得不又捏著鼻子繼續使用十英四寸的主炮設計——這時英國政府實在也沒有辦法了,1938年後,歐洲上空的戰爭硝煙味越來越濃,如果喬治五世級繼續停建等新主炮的開發,那麼新式戰列艦要什麼時候才能服役?
1939年開戰前的英國國內,其實象極了1894年前的清廷。戰前十幾年,拼命地削減科研和海軍方面的經費,等戰爭頂到鼻尖上了,才匆忙到處掏大錢當凱子瘋狂採購。平時不燒香,臨時抱腳的狗屁倒灶的事是做了一堆堆一票票。
歷史上威爾士親王號要到1941年三月才正式完工下水服役,不過那個歷史位面英國海軍在大西洋上擁有絕對的制海權,始終將德國海軍水面艦隊堵在家裡,所以造新艦時也是不緊不慢。
而這個位面則不同,挪威海戰之後,意識到自己主力艦速度太慢的缺點後,英國國內的船廠就開足了馬力進行三班倒工作,威爾士親王號的服役速度會比歷史上早好幾個月。
唯一的問題就是,這時想要將其三座四聯裝十四英寸的主炮換成三座三聯裝十六英寸的主炮,時間上已經來不及了。
1940年時,丘吉爾的美國之行,除了象“英奸”一般,被迫“出賣主權”,答應美國趁機提出的一系列苛刻條件,換取其軍備軍火方面的支援外,另外就是請美國幫助製造十六英寸的主炮炮管。
除了答應美國極苛刻的條件外,大英帝國還被迫對美國開放了大英帝國絕大部分的高新技術。
後世的很多軍迷,認為二戰時德國科技第一的不少,這些人在老軍迷眼中通常被稱為德痴德棍軍白。
也有很多軍迷認為二戰時美國的科技實力世界第一,但實際上,當時就科技實力來說,真正第一的應當是英國。在科技能力方面,英國才是二戰科技樹爬得最高的國家。只是受制於自身國力有限的影響,無法充份地將這份科技能力轉化成生產能力。
二戰時,航空兵器方面,最關鍵的核心發動機,最好的液冷發動機,是英國梅林發動機極其後續的增強版獅鷲(也叫格里芬)發動機。
而在風冷式發動機方面,美國的雙黃蜂發動機R系列雖然也牛逼哄哄,但同時代英國的Sab風冷發動機和其相比也有過之而無不及,同時仗著基礎科學,尤其是材料學上的傳統優勢,同等效能的英國風冷發動機的氣缸重量還比美國的輕四分之一。
最好的航空機槍雖然是美國的M2機槍,但最好的航空機炮,卻是英國HISPANO(西斯潘)機炮。
陸軍火炮方面,最好的反坦克炮是英國的十七磅炮,其使用的脫殼穿甲彈,更是世界上第一個採用此種炮彈的國家,比別的國家先進了整整一代。
而坦克發動機方面,英國坦克使用的流星發動機,同樣也是極出色的汽油發動機。雖然比不上同期蘇聯T34的B2柴油機,但比起同期的德美坦克汽油發動機都只有過之而無及。
由於觀念上的原因,英國人開發出了最好的航空發動機和航空機炮,二戰最好戰鬥機的名頭,後來卻被使用了英國發動機的野馬戰鬥機搶走——但就格鬥效能來說,噴火14以後噴火戰鬥機,格鬥效能是在野馬之上的,只是航程不如。
而雖然英國擁有二戰最好的坦克炮,但英國二戰的坦克,也因為其奇葩的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思想,二戰時開發出了一堆的奇葩無比的產品,直到戰爭接近結束時,才開發出了後來在中東戰爭時大出風頭的百人隊長坦克,但這時戰爭只差幾天就結束了。
海軍炮方面,美國大型艦炮的拉膛線技術,一直都是弱項。因為膛線質量問題,一直到三十年代前,美國海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