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國兩國為了保證飛行員的健康,將參戰遭受嚴重放射汙染的重型轟炸機使用一次後就直接報廢處理,換成國力貧弱的日本,肯定是沖洗一下重新再用。
快艇在阿圖拉島的第一太平洋艦停泊的人造港靠岸,這處人造港在七月四日爆中早已被毀,港中到處皆可見半露在水面的軍艦的殘骸。而港內的海水裡,隨處可見得泡得發漲的美國大兵的屍體。由於無人清理,加上天熱腐爛,整座阿圖拉島可謂臭氣熏天。
身穿輻射防護服的林漢上島時,特地在身上背了個氧氣瓶,以免直接吸入這些充滿屍臭味的屍體。
此時的林漢除了他自己外,身裡還融合了漢娜、李華梅、喀秋莎、阿爾託利婭,只有最後出生的女兒真·大和撫子沒有進來。大和撫子現在十幾公里外的水下作業,幫助日本海軍打撈美軍沉船上的物資。
林漢身穿厚實的輻射防護服,登上島後,用了一個小時的時間,安裝火乍藥,炸開被碎石掩蓋的第一座防空洞的大門。
開啟大門後,先聞到的就是濃重屍臭味。厚實的掩體擋住了核衝擊波,卻檔不住島上致命的輻射,先前困在洞裡的人員早已因身體吸收了太多致命的輻射而死去,現在全變成一具具發臭發漲的屍體。
被搜尋正是麥克阿瑟的指揮中心,進入後林漢發現這裡電臺特別多,不可能是存放原子彈的所在地。很快就放棄了,只是走的時候,帶走了在這裡找到的密碼機和一些重要的軍用檔案。
在第二處防空洞裡,林漢倒是幸運地找到了處於拆解狀態的那三枚原子彈,在核專家的指導下,林漢用帶來的專用裝置取出核材料,裝進特製的容器中運回母艦。在母艦上,又有專人對這些材料進行封存。在1946年,核材料是極珍貴的戰略資源,得到這批核材料,就等白撿三顆原子彈。
整個作業過程持續了近一天才告完成。林漢在島上所遭受的核輻射,足夠讓一個普通人死上幾十次。即使他是英靈體,事後也受這個世界法則的影響,變得衰弱不堪,回來後寄靈在軍艦裡足足休息了一個星期才恢復過來。
蘇中英德四家瓜分了在島上獲得的核材料,對於英國這個被德國拉進核大門的“盟友”,漢娜和林漢毫不客氣地敲詐了英國人一把,讓英國人放了好大一筆血才將阿圖拉島上的“收益”分給他們。
由於遭受了嚴重的核輻射,在那之後,整整二十年,阿圖拉島都是一座無人敢登陸的生命禁區,更在國際上得到了“死亡之島”的外號。
第516章即將變革的日本
八月十日,北海道的名寄縣的一處空軍基地,正在舉行莊嚴的降旗期儀式。半年前“應邀”進入日本的中國第七航空師,依照協定,正準備撤離這裡。除了少數裝備外,包括ME262和TA183在內的大量噴氣式戰鬥機,全都移交給了日本海軍陸戰隊。
而同一時間,在中國東海的臺灣島臺北市,也有類似的儀式正在舉行,只不過舉行降旗儀式的日本陸軍,降下的是膏藥旗。
根據去年12月簽定的協議,日本本應當在今年六月就將臺灣島逐步交還給中國,協議於六月份開始執行。八月時,整個臺灣島就只剩下高雄和基隆兩個港口還在日方手中。依照協定,這兩個港口將在太平洋戰爭結束後歸還中國。
在阿姆斯特丹談判時,日本人提出:日方殖民臺灣五十年,在這裡進行了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要求歸還中方時中國方面進行補償。雙方經過談判,達成了一份“彼此都能接受”的補償協議。
簽訂協議時,日本方面本來是不想履行,能賴就賴,能拖就拖地拖下去的。但北海道之戰,美國人投下原子彈後。在蘇德中三家也拿出原子彈前,日本方面同樣受到了極大地震憾。無論是天上飛舞的超過四千架的F8F,還是那枚號稱一彈滅一城的原子彈,都給日本上層造成了巨大的心靈衝擊。
當時為了迷惑美國,中、蘇、德、英四國故意在美國人的“全球核威脅”下裝出軟弱的表現。擔心這個聯盟解體的日本,在林漢所生的大和撫子站出來再次警告下,這才老實地履行歸還臺灣的協議。
六月十日,第一支解放軍乘船在臺灣西部的新竹靠岸登陸,開始了接收臺灣的過程,其間在日本國內也引發了不少不滿。但是隨著七月四日阿圖拉島的四聲核爆,中國、德國、英國、蘇聯四國同時宣佈他們“成功地在阿圖拉島引爆了四枚原子彈”後,心有不甘的日本頓時“老實”了下來。而後臺灣島各地的交接速度明顯加快,到了八月初時基本交接完畢。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