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但是優點卻是製造容易,成本低廉,極易大量生產,也極適合在緊急情況下大量佈設。
這種老式落後的漂雷極易排除,英國人只需派出掃雷艦,帶上掃雷籬之類的裝置就可以象掃地一樣大量掃除。但是這需要時間,也需要擁有制海權。
時間,英國人沒有。而制海權問題,則要問問象釘子一般釘在這兒的德國海軍同不同意。
對於漢娜和林漢來說,這種編號為S水雷的產品,只要他們能阻礙英國民間救援船一個晚上就可以達到設計的戰術目的了。
天黑之後,德國空軍還在繼續出動,透過空投的方式,在英國人控制那段海岸線外,投下更多的S水雷。
當晚十點整,在倫敦泰晤士河河口和多佛爾港兩處,英法兩國集結了兩艘巡洋艦,十五艘驅逐艦,三十餘艘魚雷艇,一起駛向敦刻爾克。而在更早之前,法國方面也從本土港口派出了一支由一艘巡洋艦,四艘驅逐艦,十餘艘魚雷艇組成快速艦隊提前出發,沖和英國人相同的目標。
而跟在這些艦隊後面的,是數量超過六百條的大小各類民用和半軍用船隻。從私人遊艇,警用巡邏艇到小漁船皆用,大部分都是噸位在百噸以下的“小舢板”。
發電機行動開始了。
戰鬥依舊是先從空中開始。在艦隊出動前,一批老式劍魚攻擊機就帶著炸彈出擊,目標正是故意擱淺在敦刻爾克淺水灘上的那兩艘老式的前無畏艦。不撤底摧毀這兩艘前無畏艦,即使英法聯軍重奪敦刻爾克港,也依舊無法利用。更重要的是,被英陸上英法聯軍佔領控制的那一段海岸線,有近一半都在這兩艦的艦炮射程範圍內。
白天的空襲中,英國空軍使盡一切手段想要攻擊這兩艘前無畏艦,但是在德國空軍的有效攔截下,只有少量飛機能飛臨上空投下炸彈,但效果極差。而派出的攜帶魚雷的劍魚攻擊機在發動攻擊時卻鬱悶地發現了兩個問題。
一是海水漲潮退潮問題,那兩艘老式的前無畏艦故意衝灘擱淺在海灘上,退潮時整個艦身吃水只有一兩米,空投的魚雷直接栽進水底。
第二是他們停的位置“太好”,邊上還有三艘“不要”的改造商船一同衝灘擱淺,成為其天然的防雷屏障。少量好不容易趁著漲潮機會突破德機攔截的劍魚在逼近時方才鬱悶地發現自己很難找到發射魚雷不受阻礙的射角。
所以英機的白天空襲除了炸傷了一艘本就故意衝灘擱淺的改裝商船外,並沒有達到戰術目的。所以九點四十分,英國空軍從多佛爾起飛了兩個波次各十二架劍魚攻擊機,準備低空突破轟炸這兩艘前無畏艦,除此之外,參予這次行動的還有威靈頓中型轟炸機,以及剛研製投產不久的“英俊戰士”夜間戰鬥機。
第310章失敗的發電機
1935年到1936年,發生在中國空戰,對英國空軍的發展影響深遠。透過這場損失慘重的空戰,英國空軍意識到了夜間戰鬥機的重要性。所以英國人也象德國人一般,專門開發了執行夜戰任務的夜間戰鬥機。
夜間空戰,最大的難度是索敵,到1940年為止,無論是德國還是英國,都還沒有攻克雷達小型化後上機的難關。所謂的夜間戰鬥機,在出戰場索敵時,還是隻能依靠地面雷達透過無線電的指引,照明彈和探照燈的配合,以及飛行員自己的一雙眼睛。
不過在這個充滿“近視眼”的戰場上,卻有一個飛行員擁有一雙“正常”視力的眼睛,那人就是李華梅。
晚上十點半,駕駛著HE112G飛翔在英吉利海峽上空,這已是李華梅在今天第六次出擊了。
在地面雷達的指引下,配合自身仗著感知力的優勢,她輕鬆地就找到在夜空中飛翔的英國飛機,然後悄悄地逼近,在極近的距離輕易地將他們一一打下來。而在李華梅的空中指導下,伴隨他一起出擊的友機,也趁機刷到了數架戰果。
為了延長空戰時間,李華梅駕駛的HE112和白天型的稍有不同,武器由五挺十三毫米機槍換成了和馬爾塞尤相同的一炮兩機槍版。為了節省子彈,她通常也是逼近到距目標約一百五十米的距離方才開火。對於李華梅來說,夜晚的空戰比白天更容易簡單,危險性也更低。
李華梅先是率領德國的夜間戰鬥機部隊,攻擊了前來轟炸敦刻爾克的英軍位於中高空的轟炸機部隊和夜間戰鬥機群,空戰持續了不到十分鐘,英國人就被她和她的友機接連打下了十三架之多,而後她按地面空管的指引,放棄了位於五千米的高空中,已經處於混亂狀態的英國夜間飛行部隊,降低機體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