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之下,英美兩國的政府也越來越狂刷下限。
十八日榜晚,丘吉爾去海軍大樓開會前,其有意地就將敦刻爾克地區的戰局勢態和白天的戰報透過全國廣播告訴英倫三島的平民。
然後,象歷史上一樣,大量地民用船隻就在七點後開始在靠近海峽一側的沿海聚集,尤其是離敦刻爾克最近的多佛爾地區,更是船隻雲集。大量地平民自發地組織起來,準備冒險突破德軍的封鎖衝到敦刻爾克去搶救遠征軍。
英國政府高層所以這麼做,則是出於一個極陰暗的心理:如今的德國海軍,已經控制了敦刻爾克地區的部分制海權,而英法聯軍方面,他們經過一天的苦戰,勉強佔領了靠近海峽側的一段約十公里長的海岸線。即使沒有得到敦刻爾克這個港口,但是透過這段海岸線,只要有小船能靠岸,還是能撤出一部分的軍隊——只是數量不會太多。
雖然這段海岸線並非良港,人員吞吐量極有限,但目前英國悲慘的局面,能多撤出幾千人也是好的。
比起撤走處於困境中的軍隊,英國政府真正陰暗的想法在於:將前線的訊息透露給民間後,大量的國民出於愛國熱情,自發組織大量的私人船隻參予此次救援行動,而在那一帶的德國海軍必然在這過程中出手攔截。
屆時,那海岸線的外海將成為一個可怕的屠宰場。大量自發組織救援的平民到時將死傷慘重。
有戰爭就有死亡,死亡產生了仇恨,仇恨加劇了戰爭。丘吉爾和他的幕僚們心中黑暗的想法就是:在這種民間“自發”的救援過程中,大量的“平民”傷亡出現後,然後只需國家機器稍作宣傳,很容易就可以向民眾描繪出一個可怕的場景:英吉利海峽上發生了一場可怕的屠殺,成千上萬的平民浮屍海上漂浮,藉此激起民間的仇德情緒。
到時候,來自民間的“復仇”的聲音,將撤底地壓倒“求和”的聲音,讓大英帝國能在這場戰爭賭桌上繼續“賭”下去。
歷史上,為了保護英軍破譯恩尼格密碼的真相,丘吉爾可以犧牲一個考文垂,在事先知情的情況下,卻任由其被德國空軍狂轟濫炸。而這個位面,為了民眾能夠繼續支援戰爭,丘吉爾也毫不猶豫地將“愛國”的英國平民送上了祭臺。
那段被英法聯軍勉強控制的海岸線,其外海的海路並不好走。白天的空戰中,在德國空軍的戰鬥機的掩護下,德國人用飛機在這裡空投了大量的水雷。而凌晨奇襲敦刻爾克的戰鬥中,跟隨奇襲艦隻而來的德艦中,也有兩艘佈雷艦在敦刻爾克外海佈下大量的水雷,雖然事後有一艘佈雷艦在布完雷撤出的過程中被英國海軍的魚雷艇奇襲擊沉,但德國人還是達成了他們的戰術目的。
丘吉爾從海軍那兒得到的情報知道中,德國人投下的水雷極有針對性。十八日白天的戰鬥中,英國海軍從海上了撈起了少量的漂浮的水雷,檢查後卻發現,這些水雷大部分可以用“粗製濫造”的便宜貨來評價,工藝極其落後,幾乎談不上什麼科技含量。
除了少量是針戰艦和大型艦隻而佈設的水雷外,大部分的水雷,都是總重在二十公斤左右的漂雷。
這些輕型漂雷,用來炸戰艦或大型艦隻明顯威力嚴重不足,但用來對付那些民間民用的,百來噸級甚至幾十噸的小舢板,卻綽綽有餘。
事實上這些水雷就是針對百噸以下的小舢板準備的。
來自未來的林漢和漢娜,非常清楚歷史上的發電機行動是怎麼回事。英國人能在數天內成功地將三十幾萬英法聯軍撤出敦刻爾克,離不開大量的民眾自發組織的民用船隻地冒死行動。
歷史上由於德國空軍的反覆轟炸,敦刻爾克的港口設施破壞嚴重,撤退用的船隻噸位稍大就極難靠岸,只能靠大量的小型船隻中轉。此外還有大量民間自發組織的輕型民用船在多佛爾和敦刻爾克之間來回跑,老鼠搬家般地一次將上百人的部隊一點一點地撤出敦刻爾克。
歷史上的發電機計劃能夠成功,完全是英國上下“全民參予”的結果。
知道這段歷史的漢娜和林漢,哪裡可能給英國人“再現”一次奇蹟的機會。早在戰爭前,漢娜就下令海軍部專門開發了這種便宜至極的輕型漂雷。
這些體積小,重量輕的小水雷,殼體材料皆是用木頭製造,而其裝藥通常只有十五公斤。由於體積小,重量輕,一艘數百噸級的佈雷艦可以輕鬆地搭載上千枚,很容易就在海上拉出一條巨大的封鎖帶來。
雖然這種輕型水雷存在威力過小,極易掃除的缺點,其技術水平大概也是四五十年前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