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李佑重重點頭,“是一起謀反案件。”
尚知縣滿懷期待的問道:“這是李大人你審出來的,打算怎麼向朝廷奏報?”
李佑善解人意的答道:“當然是你我合力捉拿反賊,破獲了這起謀逆之案!現在不是說這些時候,勞煩貴縣點起兵卒壯丁,先別管什麼銀庫糧倉了,去穆家營地搜檢!說不定還有所獲。”
這段時間因為泗州流民湧入,按照歷史經驗教訓,盱眙縣將大部分兵卒壯丁都守在了銀庫和糧倉,連城門口和街面上的巡邏都不顧了,不然泗州流民為何總能輕鬆聚齊百十人。但這個時候,什麼更重要是顯而易見的。
李佑的意思是,這個穆乘風既然有了造反計劃,肯定準備了些傢什,這些拿出來都是硬邦邦的功勞啊。
目送尚知縣出去點人,李佑獨處時忍不住狠拍桌案,激動地幾乎失態了。心裡叫道,小爺立了這麼多功勞,從來沒有平叛這項啊!
雖然今天這起謀逆只是個芝麻綠豆大的事,比藩王造反之類差得遠了,但畢竟還是謀反。這次來淮泗雖然辛苦奔波屢經艱險,但絕對值迴路費!又救祖陵又平叛,加起來功勞薄足夠躺一輩子了。
巡撫行轅裡,楊撫臺在書房中幾次欲以頭撞牆,後悔莫及!謀反案件啊,那是可遇不可求的,說不定一輩子就這麼一次!
一批反賊在楊軍門的轅門外轉了一圈,一伸手就是功勞,卻被他看笑話似的輕輕放過了。不但放過,還白白送給了李佑…
誰他娘能想到那幾十個農民是反賊?
!#
(全文字電子書免費下載)
看首發無廣告請到《138看書網》 shuhaige。
請分享'(m)無彈窗閱讀'
三百六十九章 李大人的封賞爭議
對州縣官員的獎勵,一般情況下是臺憲具奏事蹟,內閣票擬,天子核准,最後一面落實獎賞一面送到吏部考功司填注。
不過這次李佑不是日常政績,屬於特殊事件,又是河務方面的,所以太后諭示由工部敘功具奏,也是慣例。得了旨意,工部會同吏部、禮部翻經據典研究了五六天,也沒拿出獎勵方案。
不要以為工部有意拖沓,這可是相當有技術含量的活計,不是想象中那麼簡單隨便的。而且大明官場上關於政績考核方面規定的很具體,十分便於操作,但在敘功方面,條文不多,主觀性很強,變數也大。
例如同樣一件功勞,這位天子可能賞個伯爵,換個天子沒準賞賜世襲三品指揮使就打發了。現在慈聖宮對李大人的態度很微妙哪,給李佑敘功時必須要考慮到這點,所以工部和禮部、吏部很是頭疼。
畢竟李大人這個功績太特殊了,完全沒有先例,只能分條列縷的一項一項斟酌。
獎賞種類有行文褒獎、遣使勞慰、加俸增秩、封贈家人、恩蔭後代、賞賜物品、升職遷官等型別。
行文褒獎、遣使勞慰都道是應有之義,不須多談,而麻煩的細節就在於其他幾項。
這日,工部尚書胡都老大人、吏部考功司新任郎中潘翔、禮部儀制司員外郎朱放鶴人手一杯熱茶坐在工部後堂小廳內,主要議題便是為李佑敘功。
老尚書長嘆一聲,這真是個燙手山芋。既要足夠虛榮,不能讓天下臣民議論朝廷小氣、冷落功臣,又不能太實在,免得惹火了皇太后。他估計吏部和禮部也曉得此事的內涵,派來會商的人選都很有意思。
考功司潘大人,曾與李佑共同號稱許次輔手下三大走狗之一,儀制司朱放鶴,既是宗室又是李佑的朋友。
可以看出,吏部尚書的意思是不能太虧待李佑。而禮部尚書的意思大概是要拿朱放鶴作為擋箭牌,萬一李佑對賞賜心有不滿別記恨到禮部,自己與朱先生內部解決去。
矛盾歸矛盾,事情還得議,胡尚書先開口道:“今天務必要議出結果。本部先拋磚引玉,此次李佑功績,因為也算死守不退和欲以身殉節,可比照文臣奮勇殺賊而小於救駕,如何?”
這點基本上是朝廷共識,朱放鶴點頭道:“先帝有過詔令,文臣殺賊者,兒子可世襲軍職。”
一般殺賊救駕這種功勞都是武職所得,但本朝有時出現縣令之類的文官在遇到叛亂時立下軍功,所以特意出了詔令,文官立軍功的,獎勵子孫世襲武官。
“若李大人是武官,便簡單得很了。”潘大人嘆息道。
武官與文官不同,有大功時超擢並不稀罕,五六品一躍為二三品也是可以的,這樣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