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深遠的影響。
左丘明 春秋末魯國人,相傳與孔子同一時代,為魯國太史,晚年失明。曾與孔子同觀閱魯史記,撰《國語》記載自西周穆王至春秋時期周王室與魯、齊、晉、鄭、楚、吳、越諸國君臣的言論。又著有《左氏春秋》即《左傳》。全書60卷,凡18萬字,以《春秋》為綱,並仿照其體例,記述魯隱公元年至魯哀公27年長達255年間的春秋史事和傳說,為中國第一部完整的編年史。與《公羊》、《穀梁》合稱春秋三傳,是研究中國古代史的重要典籍。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九節:
孔丘字仲尼,魯人祖籍宋,①
博學通六藝,儒祖稱文聖。②
正名復禮樂,傳道倡仁政,③
攜徒遊列國,逆時屢遭碰。④
晚年回故里,開壇教學生,⑤
七十二賢士,才德皆有名。
鐵筆著《春秋》,採風編《詩經》,⑥
影響亙久遠,沉浮隨愛憎。
註釋:
孔 子
①宋——今河南商丘。
②六藝——係指禮、樂、射、御、書、數六種科目技藝。
③正名——辨證名分,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下尊卑的關係。
④逆時——不合時宜,與時代潮流相背。
⑤壇——即杏壇,相傳為孔子聚徒講學處。
⑥《春秋》——古書名。相傳為孔子根據魯史修訂的編年體史書,記載東周前期 (前722-前481年) 長達241年內的重大事件。
人物介紹:
孔子(前551—前479年)孔子名丘,字仲尼。山東曲阜人,祖先系宋國(河南商丘)貴族,是春秋末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三歲喪父,“貧而賤”,當過吹鼓手。青年時代作過管理倉庫和畜牧的小吏。生性好學,相傳他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習琴於師襄。30歲時開始設館講學,首開私塾之風,倡“有教無類”,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賢士。47歲後步入仕途,先後任中都宰、大司寇。因與當權者不合而辭職,率弟子周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