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李斯背叛了他,他纂改了他的遺詔,他還要將扶蘇和蒙恬置於死地。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是分別的時候了。你曾是不可一世的帝王,眼下卻再也不能主宰任何東西。而我李斯,已是別無選擇。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已經從了趙高,就再也休想置身事外。即便明知立胡亥是一個錯誤,那也只有將這個錯誤堅持到底。誰讓你死了呢,誰讓你不僅死了,而且還腐爛了呢。
李斯跪哭不止,宦官不得不壯著膽子,提醒他趕緊想出個對策,將這臭味對付過去。
李斯這才止住哭泣,回到現實之中。要讓臭味不令人生疑,大致有兩種方法,一是以香掩臭,譬如中世紀的法國人使用香水。另一種,則是以臭亂臭。李斯選擇的是後一種方法,命副車載一石鮑魚,其臭更在屍臭之上,雖然委屈了眾人的鼻子,但好歹也算化解了這一場危機。
9、扶蘇之死
再說使者抵達上郡,向扶蘇和蒙恬宣讀偽詔。扶蘇大哭,走入內舍,便欲自殺。蒙恬本能地覺得事有蹊蹺,勸阻扶蘇道:“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為遲也。”
使者見扶蘇猶豫,不斷大聲催促道,“請公子奉詔自裁。”
扶蘇承受不住使者的威壓,對蒙恬道:“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
蒙恬道,“你我手掌重兵,身系國家安危,雖蒙賜死,也應當面奉詔,非敢惜死,為國家計也。”
扶蘇無疑比蒙恬更諳熟政治之中的玄機,嘆道,“陛下當年令我監軍,已是無立我為太子之心也。今胡亥既定為太子,年最幼,陛下必恐諸公子不服,尤其是我。你我領三十萬大軍,守邊御賊,其勢足以謀反,雖陛下神威天降,卻也不得不防。陛下賜我以死,正為此也。我一日不死,陛下一日不得心安。”
於是扶蘇面向咸陽而跪,淚下如雨,道,“臣今日領命而死,所以報陛下也。”言畢伏劍自盡,時年三十有一。
如果扶蘇聽從蒙恬建議,請求朝見嬴政,當面賜死,李斯等人的政變部署必將被徹底打亂。歷史也很有可能從此改寫。只可惜,扶蘇想得太多,想得太遠,聰明聰明太聰明,反誤了公子性命。
扶蘇自殺倒地,蒙恬抱屍痛哭。使者不解人意,只顧大聲催促道,“請將軍奉詔自盡。”蒙恬抬頭怒視,解下佩劍,丟給使者,悲憤地吼道,“蒙恬在此,要我性命,請君自取。”
蒙恬一代名將,匈奴聞風喪膽,自有一股凜然不可侵犯之勢。使者膽寒之餘,也不敢擅做主張,只得先將蒙恬轉移到陽周,監禁起來。蒙恬手中的這支帝國最精銳的軍隊,則交由裨將王離統領,以李斯舍人為監軍。
使者還報,胡亥、李斯皆是大喜,趙高卻是喜中有憂。對於胡亥和李斯來說,扶蘇一死,就表示政變已經成功。蒙恬雖還活著,卻已經不足為患。而對趙高來說,只要蒙恬還活著,他的噩夢就沒有結束。
1、嬴政下葬(1)
聞知扶蘇已死,李斯一行這才全速前進,經井陘、九原,從直道返回都城咸陽,然後公佈嬴政死訊,發喪天下。太子胡亥順利繼位,是為秦二世皇帝。
西漢劉向有云:“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此言誠不為過。從嬴政繼位便開始修建,歷時三十七年方始完工的酈山皇陵,終於等來了它的主人。
關於嬴政的下葬,《史記》記載道,“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嬴政入土之後,留下一個問題,數萬後宮佳麗該何去何從?二世皇帝胡亥倒是一個孝順兒子,不比後世一些王室的不肖子,迫不及待地要將亡父的後宮據為己有,供自己淫樂揮霍。但另一方面,胡亥又覺得,將先帝的後宮佳麗遣送出宮,任由她們嫁作他人之婦,給嬴政戴上綠帽,終究不成體統,於是下令道,“先帝后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
數萬後宮佳麗,為嬴政生育過孩子的不過數十人而已,其餘者,皆被迫殉葬嬴政於地下。在這些美人之中,有的從未曾被嬴政臨幸過,有的甚至連嬴政的面都沒見過,她們的美麗還沒來得及盛開,就已提前凋零,湮滅在黃土之中。
又有人建議道,陵墓的機關和陪葬品,工匠們都知道得一清二楚,如果讓他們活著出來,恐怕日後他們盜墓,不如殺之,以絕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