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在德陽重創田頌堯師的孫震旅,接著挺進中江、金堂,隨後又擊敗了新都、廣漢一帶的敵軍。當得知但懋辛部告急的訊息以後,第二混成旅召開軍官會議商議出兵救援。不願前去的意見佔據上風,有的說:“我們北路的任務已經完成,上峰只命令我們在此擔任警戒。再者,我軍長途勞頓,亟詩休整。”有的說:“我們輾轉川北,久戰之餘,難操必勝。賴心輝近在簡陽,以逸侍勞,應該由賴部前去增援。”
劉伯承堅決主張應援。他猛然站起,語調激昂:“現在,敵軍據有省城,又以數萬兵力包圍了但部,氣焰囂張已極。如果坐等敵人吃掉但部,然後移兵來夾擊我們,將如何應付呢?況且會攻成都的計劃也就付諸東流,所以我們必須火速援救但部。”說到這裡,他話鋒一轉:“如果我們徑向石板灘,敵軍勢眾,難以奏效。兵法雲:‘以迂為直’,不如直抵成都,拊敵腹背。
這樣就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軍官們聽後口服心服,一致同意了他的意見。
於是,第二混成旅銜枚南指,直抵成都近郊,一舉全殲鄧錫侯部第三師1個旅,將其旅長劉蔭西擊斃。隨後又直叩蓉城門戶。但懋辛見到第二混成旅勢如破竹,所向無敵,頓時鬥志倍增,馬上組織部隊進行反擊,很快將聯軍截為東西兩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顧。經過一天的激戰,將陳遐齡部擊潰,全殲其兩個團。5月13日,討賊軍奪回成都。
敵軍全線崩潰後,鄧錫侯部向綿陽方向逃竄。此時,甘軍以12個宮的兵力,從青川進入江油附近的中壩地區,支援鄧錫侯部。劉伯承奉命率領本路部隊,急行軍趕到中壩,與甘軍在丘陵地一帶激戰。經過幾天的較量,將甘軍12個營全部包圍、繳械。繳械後的甘軍官兵,立即遺散回籍,不許在川境停留。這一仗,從成都東門到中壩,往返300多華里,從出發之日到勝利回師,只用了12天的時間。劉伯承用兵之神速,震驚了敵對雙方。
北洋軍閥吳佩孚並不甘心失敗,再次調集兵力,嚴令趙榮華督率五省軍隊,向討賊軍進攻。楊森等附北川軍則在簡陽迅速集結。兩軍協力進攻省城。
討賊軍前敵總指揮賴心輝抵敵不住,節節退卻到成都東南龍泉驛。
熊克武急令劉伯承回師投入東路戰鬥。劉伯承在解決甘軍以後,正隨但懋辛部追擊陳國棟等部,部隊極為疲勞。但他深知龍泉驛是成都的東南門戶,一旦失陷,省城即遭威脅,勢必影響到西南討賊戰爭的全域性。於是星夜東開。
劉伯承趕到龍泉驛以後,他立即跟賴心輝部取得聯絡,迅速接防了龍泉驛、張飛營等一線陣地。他不顧幾天幾夜沒有睡覺的勞頓,親臨前沿觀察地形。5月26日,他親率部隊到石盤鋪與敵交火,隨後將敵人引到茶店子一線,當場擊斃敵軍團長楊天驊(楊森的侄子)。5月28日,又同敵人在柳鋪溝一線進行夜戰,打退敵軍數十次進攻,擊斃、俘獲200多名敵人。敵軍傷亡過半,潰退下去。
這次龍泉驛之戰,劉伯承等部討賊軍鏖戰4天4夜,共擊斃、擊傷、俘虜敵軍2000多人,扭轉了戰局,使討賊戰爭再度向有利的方向發展。熊克武聽到勝利的訊息,極為興奮,隨即發出通電,表彰這次“龍泉驛大捷”。
6月,劉伯承又隨第二混成旅追擊楊森第二軍部隊,當到達內江、隆昌一帶時,北洋軍盧金山、趙榮華和黔軍袁祖銘等部,協同楊森部朝隆昌方面反撲,雙方在銀祥街一帶展開了拉鋸戰,討賊軍英勇作戰,重創敵人。第二混成旅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退到內江、資中一帶休整。一個月以後,北洋軍于學忠、張允明、宋大需部及楊森的第二軍,越過討賊軍在內江、木鎮、白馬廟一帶的防線,再次發起攻勢。第二混成旅第一路在劉伯承指揮下,迂迴到敵後痛擊敵軍,使敵人一片混亂,北洋軍和楊森部官兵爭先恐後透過浮橋向大足方向逃竄,致使浮橋堵塞,敵軍官兵紛紛落水,淹死者眾多。
接著,劉伯承率部又窮追猛打直奔大足。敵軍己是聞風喪膽,紛紛繳械投降。
當第二混成旅在奪取大足縣城的時候,隆昌方面又告危急。原來吳佩孚令黔軍將領袁祖銘接替趙榮華,統一指揮反熊戰爭。袁祖銘迅速集結重兵進犯位於討賊軍後方的隆昌。熊克武又急調第二混成旅回兵隆昌固守。不幾日,敵軍氣勢洶洶攻到城下。劉伯承率部與第二路出城迎戰,在土地坡一帶將敵前鋒擊潰,乘勝追到滬州小市背後的五峰頂。敵軍據險頑抗,第二混成旅未能攻下。因連月鏖戰,部隊已經疲憊不堪,於是轉移到玉蟬關休整。
袁祖銘調整力量再度向隆昌發動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