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起袖子,毫不畏懼地拿起刀來,咬緊牙,橫下心,硬是在自己的手臂上,血淋淋地割下一塊肉,活生生地將它放入藥中……
但是,這付匪夷所思,駭人聽聞的藥,終究未能像人們期盼的那樣,顯現出它的神奇療效來,名醫加人肉,仍然未能挽救外公的生命……
不過,外婆的英雄事蹟卻在我心裡紮下了根。從此以後,我不由對外婆刮目相看,繼而肅然起敬起來。自忖要是換了我,可沒有如此驚心動魄的膽量和豪氣,做不出如此驚世駭俗的壯舉來。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很想探個究竟,是不是真有其事,但又不好開口直接問外婆。於是,便找出點理由,老是跟在外婆後面,悄悄地留心起她的手臂來。
一天,外婆洗衣服,挽起袖子時,果然,在她左手小臂內側,赫然留下一個湯匙大的疤痕——一個讓我十分驚訝而且佩服得五體投地的標記。
或許,是受外婆的這種基因的遺傳;或許,是受外婆獨立謀生經歷的影響;母親也是一個不懼怕困難,勇敢、頑強的人。
抗日戰爭前期,父親在湘潭石潭鎮擔任糧站主任,主要負責儲存收繳來的公糧。沒想到,準備將公糧驗收上交時,上級發現稻穀中被人摻進了不少秕穀。禍起蕭牆,證據確鑿,眼看要吃官司,父親又急又氣,一時想不通,竟服毒自殺。幸虧母親及時發現,臨危不亂,趕緊釆用嘔吐的措施,救了父親一命。後來,為了證明父親的清白,母親又四處奔走,終於找到了當時惟一的證人。可是,證人家在鄉下,身患重病,生命垂危,無法行走,更不可能到很遠的縣城法院去作證。此刻,母親表現出非凡的膽識,冒著承擔證人有可能病亡的風險,僱人用擔架將他抬到我們家裡,請來醫生給他治療,加上母親夜以繼日地細心照料,不久,證人痊癒後出庭作證,最終解除了父親的嫌疑。
在我的心目中,母親夠得上是一個進得廳堂,下得廚房,既能文,又能武,還不怕吃苦受累的好母親。
聽大哥講,從前家裡有長工、女傭,一般家務活都用不著母親自去動手。而在抗日戰爭中,日本鬼子打進了湖南,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戰火連連,天上還有日本飛杌盤旋轟炸、掃射。母親領著我們(那時沒有傭人),拖家帶口,逃難到偏僻的山區躲避。幾年裡,母親一人擔負全家八、九口人的家務,柴、米、油、鹽,事事全得操心,起早摸黑,日夜辛勞,比傭人乾的活還多。
解放後,為了謀生,母親又不顧體弱有病,勞心勞力地去幹過去從未乾過的各種活……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七
母親幼年讀過《三字經》、《女兒經》、《弟子規》、《增廣賢文》之類的古典啟蒙書籍,後來又進過洋學堂,學過會計業務。解放前,家境好的時候,平日有空,愛看些《西廂記》、《啼笑姻緣》之類的言情小說,閒時打打麻將牌,最喜歡的卻是看戲。
聽大哥講,早年,我家在長沙府正街居住時,母親還帶著子女去看電影,聽京劇和湘劇。湖南花鼓戲是不看的。那時的花鼓戲在言語大多帶有男女之間的*,插科打諢,動作上也有點流裡流氣,可能母親怕對我們小孩影響不好,便不讓看。看戲最奢華的有一次,那是看梅蘭芳演出的《貴妃醉酒》,八塊袁大頭(銀元)一張票。一張票的錢,當時可以買幾擔米了,比兩個傭人的月工資還多。
現在想來,母親喜歡看戲,自有她的一番道理,不單是為了娛樂消遣,也許還想從小陶治我們的情操。
她經常借用書中的故事或戲裡的情節,來教育我們。我從小就聽母親講過“孟母擇鄰”、“頭懸樑、錐刺股”、“鑿壁偷光”、“ 囊螢映雪”的典故。這些勉勵兒童刻苦讀書的故事,在我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有一次,母親還給我講了一出《三孃教子》的戲,印象極深,至今難忘。戲中的情節是這樣的:
三娘早年喪偶,留下一子,靠織布為生。兒子六、七歲時,開始上學了。但兒子調皮、貪玩,不懂得好好讀書。一天,兒子逃學,三娘知道後非常生氣,將兒子叫過來,厲聲地對他說:“我辛辛苦苦地織布,就是為了你好好讀書。你不讀書,我織布又有何用!” 三娘氣憤至極,拿出剪刀,將織布機上日夜辛勞織好的布匹,一刀剪為兩段,一把拖過兒子,舉起竹片就要打。
此時,家裡忠心耿耿的老僕人,看在眼裡,急在心頭,擔心小主人捱打受苦。於是,趕緊將他拉到一旁,悄悄地低聲囑咐了幾句。
年幼的兒子,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