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大意了,自大沽口大捷之後,僧傻子的威名日盛,為了在大沽再立新功,這傻犢子,竟把防守北塘的人馬,給調到了大沽口。
北塘一個小小的漏洞,就決定攻防戰的結果,藉著北塘的漏洞,英法聯軍開始大規模的登陸北塘,兩萬人的大軍集結之後,大沽口乃至於津口都危險了。
探路、駐紮、休整,花去英法聯軍一天多的時間,楊猛透過電報得到英法聯軍登陸北塘的訊息,也是一天之後了,聽到這個訊息之後,楊猛卻笑不出來了。
“混蛋!現在能不能給津口那邊發個訊息?如果來得及,讓他們將大沽口的火炮撤回津口吧!
一旦津口的防禦強大,英法聯軍必然會選擇直插京師,英法聯軍的補給有限,直插京師對他們來說最為有效,攻打津口,很容易被拖死的!
讓韋駝子的人馬,晝伏夜行,儘快趕到京畿和津口附近!”
戰局不可預料,在楊猛的預想之中,僧格林沁的人馬,怎麼也能扛上十天半月才會讓英法聯軍登陸,這些可好,直接開門迎客,局勢對於楊猛來說,有些被動了。
登陸之後,英法聯軍的一萬人馬,進攻新河與軍糧城一帶,僧格林沁留守的兩千騎兵全軍覆沒,一天之後新河、軍糧城陷落,第二天塘沽、大沽北岸炮臺失陷,第三天,半數火炮撤到津口的大沽炮臺失陷。
得了清軍的糧草、軍械,沒了大沽炮臺的威脅,還有一大片土地,英法聯軍也就有了立足之本,休整與適應,才是英法聯軍該做的事情。
與楊猛的猜測一樣,額爾金等人,對津口沒什麼興趣,他們要攻打的是清國的京師,除了示威與報復之外,財富才是他們最關注的東西,長久的殖民地戰爭,讓英法侵略者知道,一個帝國的京師,往往是財富聚集的地方,津口,在額爾金等人的心目之中,只是一個要塞城市而已,與其在津口增加傷亡,不如直接俘虜清國的皇帝,這樣對英法聯軍才是最有利的。
新河、軍糧城、塘沽、大沽口接連失守,也拉開了官軍和當地百姓潰退的序幕,洋夷銳不可當之言,短短的一兩天,就在津口附近傳的沸沸揚揚。
僧格林沁那貨,早在英軍登陸殲滅他那支騎兵的時候,就將津口的防務丟給了譚廷襄自己跑路了,而譚廷襄也不是傻子,有了影子的間接提醒,他撤回了大沽口的半數火炮和軍資,縮排了津口城中,這麼一來倒是變相的防守了津口。
戰爭,就意味著罪惡,即使有影子活動,即使理教的人馬,也搶在了英法聯軍前頭動手,但津口一帶的許多百姓還是遭了兵災,英法聯軍打著報復的口號,戰爭之中屠戮百姓,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對於這些,楊猛雖然早有安排,等英法聯軍登陸之時,組織周邊的百姓逃難,掩護進京勤王的新軍,但北塘毫無防禦,卻是楊猛無法預料的,畢竟京師的防務,他是不能插手的。
雖說之前數次警告過朝廷,但僧格林沁這廝,卻進退失當,壞了楊猛的大好謀劃,被兵災戕害的百姓,雖說是個意外,但楊猛也的揹負起罪責啊!不是他誘使英法聯軍攻打津口,這樣的災難就不會發生。
若是僧格林沁能適當的抵擋一下,給影子和理教一些時間,或許結果也會好上許多,但事已至此,楊猛能做的只有同樣的報復了,不使一個聯軍士兵逃離,就是楊猛微不足道的贖罪了。
“上摺子,入京勤王!”
再咬牙再憤怒,也是無濟於事的,陰森森的望著北方,有些人的命運,也被楊猛在上海決定了。(未完待續。。)
第七百三十三章 大敗
僧格林沁逃離津口,理由也是充分的很,整軍再戰,為了矯飾罪責,僧格林沁隱瞞了英法洋夷數萬大軍登陸津口的訊息,只是說有一部洋夷軍隊登陸北塘,為保京畿安穩,他退回張家灣整頓防務。
津口與京師近在咫尺之間,僧格林沁的摺子,就這麼糊弄了朝廷,僧格林沁覺得,他還有再戰之力,整合張家灣的數萬人馬,應該可以擋住洋鬼子的攻勢。
但這樣的底氣,僧格林沁究竟有沒有,誰也不知道,大沽防禦戰是僧格林沁主導的,火器的威力,他恐怕比誰都清楚吧?
用拿著大刀長矛的綠營兵、京營兵,以及提著馬刀蒙古馬隊,對抗火槍、火炮,作為一軍之主將,僧格林沁應該有所覺悟的,他最好的選擇是請肅順的三千火槍兵,或是裝備了西洋火槍的火器營出手襄助,為了矯飾罪責,陷數萬大軍於險地,過分了!
英法聯軍不會因為攻擊津口而延遲,也不會因為京師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