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在南陽的張繡,打算除掉這個不甚強大、但卻逼近許都的後顧之憂。張繡是張濟的族子,196年(建安元年),張濟因飢餓由弘農進入荊州,攻穰縣(今河南鄧縣),為流矢射死,繡代領其眾,與劉表合,屯於宛(今河南南陽市)。當曹操初到宛時,張繡本已舉軍投降,但由於操納張濟之妻,張繡既懷恨,又趁操貪色無備之際,掩襲操營。操一子一侄被殺,親信驍將典韋戰死,操本人亦中流矢。但繡軍力畢竟單薄,在追擊中,未能取勝,繡還保穰,繼續與劉表聯合。
同年冬,曹操復進軍攻張繡,攻克二縣而還。
建安三年(198年)三月,曹操又準備出兵攻繡,謀臣荀攸勸阻說:“繡與劉表相恃為強,然繡以遊軍仰食於表,表不能供也。勢必離。不如緩軍以待之,可誘而致也;若急之,其勢必相救。”操不從,進兵圍繡於穰。劉表果來救,軍不利。
不久,操聞袁紹將襲許,乃撤圍而還,張繡率軍來追。這時劉表援救張繡的軍隊亦已到達安眾(今南陽市西南),截住操軍還路,操腹背受敵。但操卻說:“吾策之,到安眾,破繡必矣。”及到安眾,於夜間鑿險為地道,先過輜重,偽裝逃走,而以奇兵設伏於旁。天明,繡以為操已遁走,率領全部兵力來追,操乃縱奇兵步騎夾擊,大破繡軍。
操還許,荀彧問:“前以策賊必破,何也?”操曰:“虜遏吾歸師,而與吾死地戰,吾是以知勝矣”。
可是,曹操也有百慮之一失。張繡戰敗之後,又聽取賈詡的計策,收集敗卒再來追操。操果疏於防範,以精兵前行,弱兵在後,張繡取得了勝利。
(5)佔領徐州
靈帝中平五年(188年),青、徐黃巾軍復起,漢朝以陶謙為徐州刺史。謙,字恭祖,丹楊人,父曾為餘姚縣長,謙少好學,仕於州郡,舉茂才,除盧縣(今山東長清縣南五十里)令。尋遷幽州刺史、參車騎將軍張溫軍事。初平二年(191年),為徐州刺史,破走黃巾軍。及李傕等挾制獻帝,謙屢遣使至長安,遷徐州牧,加安東將軍,封溧陽侯。當獻帝興平元年(194年)謙遭曹操痛擊時,平原相劉備前來救助。謙死,徐州官吏遵謙遺囑,擁立劉備為徐州牧。建安元年(196年),劉備遭到淮南軍閥袁術的攻擊,兩軍相持不下,寄居在徐州的呂布,乘機襲得州城下邳(今江蘇邳縣東)。備在徐州無處安身,至許投靠了曹操。程昱向操建議:“觀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終不為人下,不如早圖之。”操曰:“方今收英雄時也,殺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曹操這時處在強敵環伺之中,比劉備更具有危險性的人還有。曹操不殺劉備,一是顯示自己寬容,有利於廣泛招徠人才;二是想暫時利用劉備對付其他敵人。於是操表備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並增其兵,給其糧,令東屯沛,收散兵以圖呂布。
建安三年(198年),呂布又與袁術連合,遣其將高順、張遼擊劉備,曹操遣夏侯惇往救備,為順等所敗。順等遂破沛,虜備妻子,備單身走。操欲自往擊布,諸將以為張繡、劉表在後,如東擊布,後方堪慮。荀攸曰:“表、繡新破,勢不敢動,布驍猛,又恃袁術,若縱橫淮泗間,豪傑必應之。今乘其初叛,眾心未一,往可破也。”操稱善,乃引兵往擊布。這時泰山屯帥臧霸、孫觀、吳敦、尹禮、昌豨等皆附布。操與劉備遇於梁(今河南商丘市),進至彭城(今徐州市)。
陳宮勸呂布擊操,以收以逸待勞之效。布不從,欲待操軍橫渡泗水時,蹙之於河。但操軍戰鬥力甚強,布連戰皆敗,操攻克彭城之後,仍濫殺人民,進行屠城。呂布最後退守下邳,操引沂、泗二水灌城。布部將多叛,布亦被迫出降,操縊殺之。
布將張遼率其眾降操,拜中郎將。臧霸亡匿,操得而赦之,使招吳敦、尹禮、孫觀等,皆以為守相。這樣,曹操在徐州的統治大致穩定了。
淮南的袁術,已於建安二年(197年)稱帝,他只知驕奢淫佚,後宮妻妾數百,皆著羅紈,食粱肉。對百姓則一味榨取,毫不體恤。等到百姓的脂膏被吮食盡了,他也“資實空盡,不能自立”,被迫離開淮南,企圖北上,把皇帝的桂冠送給袁紹,途經下邳時,遭到曹操的邀擊,不能前進,又折回壽春(今安徽壽縣)。嘔血而死。
二、官渡之戰
在曹操迎接漢獻帝到許以前,曹操和袁紹分別在黃河南北發展自己的勢力,雙方還一直保持著友好的關係。但隨著雙方勢力的擴張,利害衝突也跟蹤而來。曹操打著“天子”招牌,操縱封賞大權,自為大將軍,以袁紹為太尉。袁紹素來驕貴,聲望和地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