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部分

奔潰。桓後對遜說:“前實怨不見救,今日始知排程自有方耳”。

當遜剛被任命為大都督時,諸將或孫策時舊將,或公室貴戚,各自矜恃,不相聽從。遜按劍曰:“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境界,此強對也。僕雖書生,受命主上,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僕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各在其事,豈復得辭!軍令有常,不可犯矣。”及破備之後,計多出遜,諸將乃服。權聞之,問遜:“君何以初不啟諸將違節度者邪?”遜答:“受恩深重,任過其才。又此諸將,或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功臣。皆國家所當與共克定大事者。臣雖駑懦,竊慕相如、寇恂相下之義,以濟國事”。權大笑,稱善。加拜遜輔國將軍,領荊州牧,改封江陵侯。

劉備敗退以後,在江北的黃權,因還道斷絕,率軍降魏。執法官要按軍法誅權妻子,備曰:“我負黃權,權不負我也”。對權妻子仍同往常一樣。權降魏後,受到曹丕善待,有人向曹丕和黃權報告蜀已誅權妻子。權對丕曰:“臣與劉、葛推誠相信,明臣本志。疑惑未實,請須後問”。不久得到確實訊息,果如權所科。

劉備回到永安後,由於疲睏、慚恚各種情緒的浸襲,身患重病,沒有再回成都,把丞相諸葛亮從成都召來,囑託後事。據《三國志》卷35《諸葛亮傳》載:

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囑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先主傳》裴注引《諸葛亮集》:

先主臨終時,呼魯王與語:“吾亡之後,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與丞相共事而已”。

以上記述即歷史上有名的劉備託孤。劉備對諸葛亮的寥寥數語,表達了他對亮的倚重和信任。一個飽經世態的國君,面對著自己明智不足的嗣子,並不是教給他用各種權術,保住皇位,而只囑咐他像兒子對父親那樣聽從老丞相的指引,以免不辨忠奸,危及大業。假若兒子不能繼承堂構,與其把國事弄壞、社稷喪掉,還不如把皇位讓給“功德蓋世”的老丞相好呢!這種語言應是出自劉備的內心深處,不僅表達了備的意向和情款,而且也是可以令人理解的最好的處置辦法。而諸葛亮在答話中所表現的忠貞無二、以死相報的口吻,同他以後不畏艱險、鞠躬盡瘁的伐魏事蹟,前後掩映,令人感覺到他們君臣真是如同乳水交融、珠聯璧合。非此君不能得此臣,非此臣不能答此君。這樣的“君臣際會”,怎能不得到人們的同情與讚揚呢?無怪乎陳壽說這是“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資治通鑑》的注者胡三省也認為:“自古託孤之主,無如昭烈(劉備)之明白洞達者”。趙翼亦盛讚劉備託孤之語云:“千載之下,猶見其肝膈本懷,豈非真性情之流露”。在這種罕見的君臣關係中,人們對諸葛亮的歌頌已達到極高的程度,可是對劉備的託孤,人們還缺乏足夠的重視與評價。甚至還有個別人認為劉備託孤之語只是一種權術,這種看法未免流於狹隘和猜度了。

劉備在軍事上,誠然不具有第一流的韜略,他之所以能有三分基業和長期受到人們喜愛,還是因他善於用人和俱有較佳的作風。“三顧草廬”和“永安託孤”,就是以上兩個優點加在一起的表現。劉備的用人待士,前面已提到一些事實。總起來看,劉備的用人有以下的長處與特點:

劉備比較能知人,善於發現人才。例如龐統、鄧芝、馬忠等都因與備談話而受到賞識。備與馬忠僅談過一次話,就給尚書令劉巴說:“雖亡黃權,復得狐篤,此為世不乏賢也”。“世不乏賢”這句話,看來簡單,但非善於知人者是不能道出的。那些庸碌或多疑的君主就經常感嘆無才可用,或用而疑之。劉備臨死時,告誡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可是亮不以為然,後來亮初次伐魏,即用馬謖為先鋒,結果招致了街亭之敗。說明劉備在知人方面,確實有高明之處。劉備不只善於發現部屬的才能,對於人的品性也有很強的辨別能力。例如當備被曹操擊潰於當陽時,有人言趙雲已北去投降曹操,備立即以手戟摓之曰:“子龍不棄我走也”。不久,趙雲果然抱著備幼子阿斗(即後主劉禪)回來了。又如劉備領益州牧後,有人誣告李恢謀反,劉備立即“明其不然”。後備更提升恢為庲降都督。李恢在南中終於立下了很大功勳。劉備對部屬往往能體貼照顧,全其孝道。例如當備投靠公孫瓚時,漁陽郡人田豫“時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