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費來源保持了穩定並能逐年增加。合理負擔調動了根據地各階層人民的抗日和生產積極性,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2、建立健全財政制度,全面實行統籌統支。
隨著根據地政治、軍事和經濟鬥爭形勢的發展,財政收支日益浩繁。為了堅持長期抗戰,保證軍政民的最低需要,根據地政府陸續建立和進一步完善了財政頂決算,審計、會計、金庫等財政制度:實行統籌統支,量入為出,一切部隊、團體均不準向群眾徵糧收稅,一切稅收,均歸政府,文金庫儲存;嚴格執行預、決算制度,所有軍政費用概由政府籌劃供給;堅決反對貪汙浪費等等。總之,根據地的財政,立足於自力更生,精打細算,保證了抗日部隊的需要和政府各項開支,有力地支援了敵後的抗戰。
各敵後抗日根據地的經濟建設大大加強了中國的抗戰力量,為奪取抗戰勝利提供了重要物質保證。
三、敵後抗日根據地的文化教育建設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各敵後抗日根據地大力進行政治、經濟建設的同時,極其重視根據地的文化教育建設。各敵後抗日根據地在中共中央的統一領導下,認真貫徹執行黨的文化教育方針政策,在艱苦激烈的戰爭環境裡,積極發展文化教育事業,並取得了巨大成就。
(一)幹部教育
為了堅持敵後抗戰,迫切需要培養成千上萬的抗日干部,去組織和武裝群眾,開展敵後抗日遊擊戰爭,創造與鞏固敵後抗日根據地。各敵後抗日根據地遵照中共中央關於“幹部教育第一”的方針,首先大力發展幹部教育。
幹部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是透過開辦高、中等學校及各類幹部訓練班,造就和培養各級各類幹部。
在華北各敵後抗日根據地,隨著抗日武裝迅速壯大,根據地不斷擴大,各系統的幹部學校和幹部訓練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和發展起來。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