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3部分

士的不滿,使他們認識到必須把抗日愛國力量團結起來,同國民黨進行有效的鬥爭,才能保持團結抗日的局面,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1941年3月19日在重慶秘密成立的“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就是在這仲形勢下誕生的。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的前身是“統一建國同志會”,成立於1939年11月。

成立時定了八條“簡章”和12條“信約”。在簡章中闡述該會的宗旨為:“以鞏固統一積極建設為幟志”。在信約中強調各黨派“一律以平等地位公開存在”,主張“軍隊國家化”,要求“實施憲政”。

1941年,國民黨頑固派發動皖南事變,全國的政治空氣驟生變化,統一建國同志會的領導人和其他愛國民主人士深感局勢嚴重,有必要聯合起來同反共倒退勢力進行鬥爭,於是,1941年3月19日在重慶秘密成立了“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參加這個政治組織的有青年黨、中華民族解放運動委員會(又稱第三黨,後稱農工民主黨)、救國會、國社黨(後稱民社黨)、職教社、鄉建派等,黃炎培為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民主政團同盟在重慶秘密成立後,立即派梁漱溟去香港辦報,透過報紙宣傳這個政治組織的存在。梁漱溟在重慶出發前和到香港以後,都得到周恩來和中共組織的支援,因而很快便在香港辦了一張名為《光明報》的報紙,由梁漱溟任社長,薩空了任經理,俞頌華任總編輯。《光明報》於1941年9月18日在香港出版,10月10日,公開宣佈正式成立民主政團同盟。同時發表了政團同盟成立宣言和對時局主張綱領。

“宣言”稱:“中國民主政團同盟今次成立,為國內在政治上一向抱民主思想各黨派一初步結合”,“中國受外患侵凌數十年”,“幾絕翻身之望,而今則對抗強敵既越四年,舉世刮目相看”,“解脫枷鎖,要不難期”。中國“苦於不統一久矣,自民國初建以迄杭戰之前,擾攘幾無寧歲,國力之所用,不以對外而日以對內”,“而今則以同仇敵愾之故,地方對於中央,各黨派對於執政黨,無不竭誠擁護,上下內外居然統一”。“雖然,國事好轉誠在最近之四、五年,而其間前後又有不同,大抵國際情勢後勝於前,而國內情勢則人後轉不如初”。“國際陣線方明朗有利,外援漸增,而在我反不得協力制敵,甚而至於內力相銷,本末相衡,可憂實大”。“中國之興必興於統一,中國之亡必亡於不統一”,“統一實為國人意志之統一。武力於此為統一之具,而非統一之本,最後統一,莫著於抗戰”。“看此四、五年間,統一氣象後不如初者,其幾之動,毋亦各持其力,而有忽於人心之背”,“不求於心而求於武力”,“以此為國,真可痛哭!”。故“請以武力屬之國家,而勿分操於黨”,“必須軍隊國家化,政治民主化”,“此其事本”。

在發表成立宣言的同時,中國民主政團同盟還提出了自己對時局主張的綱領。其主要內容是:

一、貫徹抗日主張,反對中途妥協;

二、實踐民主精神,結束黨治;

三、加強國內團結,調整各黨派間關係;

四、切實執行抗戰建國綱領;

五、確立國權統一;

六、軍隊屬於國家,反對以武力從事黨爭;

七、厲行法治,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及身體之自由;

八、尊重思想學術之自由,保護合法之言論、出版、集會、結社;

九、結束黨治;

十、厲行後方節約,切實改善前方待遇,力謀民生之改善。

民主政團同盟在香港發表成立宣言和政治主張後,國民黨要人孫科立即舉行記者招待會,宣佈重慶根本沒有這個組織。為了證明民主政團同盟確實存在,該組織的主席張瀾和章伯鈞、羅隆基、左舜生等人在重慶舉行公開招持會,邀請國民黨和共產黨的有關人士參加,宣佈民主政團同盟早已成立。

中國共產黨對民主政團的成立給予了熱情的支援,10月28日延安的《解放日報》發表了題為《中國民主運動和生力軍》的社論,熱情支援民主政團同盟的宣言和政治主張。民主政團同盟成立後,主席張瀾等人經常與中共及各方面愛國人士討論問題。由於中共和廣大愛國民主人士的廣泛支援,蔣介石也只好預設這個組織的存在。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的成立及其提出的政治主張,反映了抗日戰爭進入困難時期國內政治形勢的變化:一方面,國民黨頑固派開始時對抗戰勝利的前途失去信心,企圖透過迫害與鎮壓國內進步力量來改變自己的被動地位。後來在世界反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