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蕭條之前的情況,各國勢必難以抵擋我國工業出口的壓力,對我國而言。一旦出口大規模增長,短期內確實有利於國家經濟和民生,但從長遠來看,我們的增長對其他各國就是一種工業削弱。長此以往,還是會繼續導致各國經濟下滑,世界重新陷入新的經濟危機中。平衡是世界執行的一個基本規則。只有平衡才能讓世界在平穩之中前進的更為長久。今年的情況相對來說都比較好,各國急於推動自由貿易的復甦,形勢對我國有利,易於我國爭取更大的權益,若是推遲到明年,或者後年,屆時就會和《華盛頓海軍條約》的續約談判糾葛在一起。即便我們不再簽署這一條約,整個世界範圍內的情況也將更加負責。所以,從長遠的利益考量,今年底,明年初進行自由貿易復甦談判是最佳的時機。”
稍加停頓。他又補充道:“匯率提高固然短期內不利於出口,但卻有利於我國進口物資,擴大在外投資和國內的內需,而此都是帝國之根本。綜合利弊,內閣可能為此要承擔一定的風險,但臣下有這個責任力推此事。”
既然他心意已決,宋彪也就不再勸說。
只要大方向上是正確的,宋彪身為君主立憲制的皇帝,本身也不願意干預內閣的正常政務。
帝國政治的穩定性要遠勝於日本,相比於帝國內閣總理大臣的長壽和中央政策的穩定性,日本內閣首相基本都是短命鬼,中央政策也經常性的波動。
這裡面的一個重要差別就在皇帝同樣擁有最高權威的情況下,宋皇帝對於維持內閣穩定具有定海神針一般的功效,只要內閣總體是完善和正確的,哪怕國內有比較多的反對力量,皇帝的支援也能讓內閣穩定的推行新政。
既然顧維鈞心意已決,宋彪能做的就只能是支援了。
皇帝啊,也要有甘願為鮮花做綠葉的覺悟。
就在臨池閣的湖畔邊,宋彪同顧維鈞這位帝國臨時內閣總理大臣商談組織上海會議之事,大部分的時間裡,宋皇帝只是靜靜的聽著,並沒有提出太多的設想和倡議,大體而言,顧維鈞的考慮還是很全面的。
在顧維鈞將自己的想法都闡述一番後,宋彪沒有急於表態,而是讓他回內閣召開大臣例會共同商議細節,具體的事情,他這位當皇帝的倒是不想多說。
言多必失。
……
顧維鈞畢竟是外相出身,對於國際政治環境的每一點微妙變化都能敏銳的把握到,在國際環境有了明顯的變化後,又有了皇帝的支援,他便迫不及待的試圖組織上海自由貿易會議,各國對此的反應也都很積極。
1934年的12月,在中美英法四國的共同倡議下,總計42個國際和地區齊聚上海黃浦國際特區,就重新恢復世界自由貿易展開會談。
關於中圓匯率的問題,顧維鈞提出了兩個方案,一是中圓在1935年直接提高匯率15%左右,二是中圓在未來五年內,每年逐年提高4%左右;但要達成這兩個方案中的任何一個,中國就必須增加黃金儲備和外匯,以維持貨幣儲備率,而英美法三國必須保證匯率穩定。
隨著中國在工業出口上的競爭力過強,現在只有兩個辦法來恢復世界自由貿易,一是徹底否決中國在一戰後同各國簽署的通商協約,重新洽談新的協約,二是中國提高匯率。
當年同各國簽署協約之時,中國是受扶持的一方,條約整體都對中國有利,如果要重新和各國洽談新約,一是週期太長,二是未必就能爭取到過去的條款,所以,中國寧可適當提高中圓的含金量,用提高匯率的方式直接性的解決中國與歐美各國的貿易順差問題。
英美各國對此基本同意,也希望是一次性的直接提高,立刻解決現階段的貿易不平衡問題,但是英美都認為中圓匯率至少應該提高40%以上,恨不得中圓匯率提高70%。
問題是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中圓的含金量一旦提高40%,中美之間的經濟總量差距就會擴大到難以追趕的程度。而且,中圓匯率增加到這種程度,中圓對外輸出的力量就會更強。英法也受不了。
各國從1934年的12月一直討論到1月中旬,最後才各讓一步,中圓承諾將名義含金量增加23。25%,這個增幅量是非常巨大的。但是,英美法三國對華轉入一部分黃金儲備,承諾中國國家銀行在未來五年擁有更高的黃金儲備優先權。三國還要增持超過20億的中圓作為外匯儲備,減少中圓在外的淨流動資本比例。
這和廣場協議不同,中國不是英法美三國能夠壓制的對手,特別是在軍事和政治上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