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上方與下方即左拳在上,右拳在下。第十式葉底看桃,兩腳分開與肩同寬,曲膝成騎馬式;兩手分別懸垂於胸肋一側並令其掌心朝下,掌指向前;眼看正前方略下。兩腿不動,右手繼續上抬並垂直豎立其前臂;而左臂則同時作下垂狀。接著將左手變為空心拳並以其拳眼為重點,上臂為支點,前臂軸進行推下送;而右臂與“下盤”部位則保持穩定即不要移動尤以兩腳固定為重。再進行左臂垂直豎起,右臂下送前推的動作。第十二式懷抱雙月,兩腳成外八字步站立;兩手分別垂於腰部兩側,眼看兩掌。兩腿不動,兩手再次向上環繞,並經上分向兩側繞動;當兩手繞動形成劃弧一週即360度,並降至身前兩側之時,則將兩手掌之掌心外展以求二次繞圈。兩手臂第二次進行繞圈環抱其動作與第一次相同唯手臂的放置為右臂在內,左臂在外。兩腳分開成外八字步,兩膝略曲;兩臂抱於胸前;兩手成分指掌並令其掌心相對,掌緣朝下。眼看前下方。左腿不動,且將右腳移向左腳內側並以其前腳掌或腳尖虛點地面;與此同時,左掌上抬至左胸上方,右掌下降於左腹下方使之形成抱月狀,眼隨手轉。接著,將右腳向前右旁門踏進一步並使之形成右弓字步;與此同時,左掌下拂至腹部左側,右掌託於右側前方。眼隨手轉。然後右腳固定不得移動;左腳用其前腳掌或腳尖移至右腳內側作虛立狀而使之形成左丁字步,眼隨手轉。接上式兩手形成抱月狀,並伴隨左腳向左前旁門踏進一步而變為左掌託至左側前方,右掌拂至右腹下方,眼隨手轉。韓羽一口氣使出了那麼一連串的,功夫。弄的殭屍那畜生有些眼花繚亂了,其實如果常人使出太極十三式也許根本達不到這種效果。但是韓羽本身速度就很快,在加上太極的以柔克剛居然產生了奇效。練習太極十三勢要使用腹式呼吸,腹式呼吸有兩種方法,順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順腹式呼吸的練習方法:身體自然直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目向前平視,兩臂由前向上徐徐平舉,掌心向上,至與肩部持平時為吸氣,用意念使空氣漸漸送入腹部,使小腹隨吸氣緩緩外突;兩肺部將空氣吸滿後,兩掌心向下翻轉,使掌心向下,兩臂雙肘下垂,兩掌慢慢下按至腹部前方;下按掌時使肺部空氣緩緩撥出,小腹隨呼氣自然內收,至此就完成了一呼一吸,如此迴圈連續呼吸,要逐步練習成深、慢、柔、勻。逆腹式呼吸與順腹式呼吸的練習要求相反,其它要求都是一致的。套路熟練以後,可以按照“起吸落呼”、“合吸開呼”,以及“起吸開呼”、“合吸落呼”的原則,使動作和呼吸自然配合起來。從以上的講解,就不難理解“氣隨勢換”的含意了。太極十三勢練習時的發勁動作,有其獨特的方法,每當有發勁動作,使用的都是內勁。發勁之前首先要“蓄”勁,蓄勁如拉弓,要將勁力蓄足,蓄滿。蓄勁時首先腰肌和脊背部放鬆,兩肩也同時放鬆下沉。兩臂的勁力要從足下生成,雙足用力蹬地,挺膝,轉髖,擰腰,抖肩,坐腕,舒指,要把這七個動作在發勁瞬間執行至源或手掌之上,用寸勁發出,要柔中寓剛,剛中含脆。當拳或手掌接觸到對方身體的瞬間用暗“按”勁,也就是用蓄足之力突然發出,使對方感到有千鈞之力,如內功練習的勁力充沛,莫不掌到人倒,令對方難以防範,這就是“起之於足”、“行之於腿”、“發之於腰”、“勁貫四梢”之妙用。太極十三勢演練中強調“虛領頂勁”的要求。頭頂百會穴,由頸部向上,輕輕上提,好像頭頂之上頂著一滿碗水那樣,頭部不能搖擺,百會穴輕輕上提可以保持頭部自然垂直,防止前俯、後仰或左右歪斜。頂勁時要虛虛領起,若有若無,不可硬往上頂,虛領頂勁對脊柱起到平衡作用,對頸椎則起著調節的作用。練拳時眼神向何處轉動,勁項也要隨之向何處轉動。練拳時要保持軀幹正直,始終遵循“虛領頂勁”的要領。練習套路時不能沒有伸縮,身法有時也有歪斜,有些動作彎腰幅度很大,便仍然要保持“虛領頂勁”也就是“頭頂懸”的原則,身法的中正安舒,輕靈圓活,與沉著穩重三者相結合,練拳時全身的動作就會輕鬆自如,寬大舒展,挺拔瀟灑,給人一種美好的享受。練習太極拳姿勢的高與低要根據練習者的體質條件和對套路的熟練程度以及年齡的大小和基本功的高低來決定。練習套路也稱盤架子,盤架子有高中低三盤,上盤架子適合初學者或年老體弱者採用,對基本功要求不高;中盤架子適合中青年人練習,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下盤也稱底盤,練習底盤對基本功要求比較高,有很多動作要求僕腿,虛步的架子比較低,沒有一定的基本功基礎是很難做到的。練整套拳時,在起勢時就確定了拳架的高中低,要始終如一,不要中途改變,或忽高忽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