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日本,小島國一個,有防空炮又怎麼樣?鯤鵬Ⅰ遠端轟炸機能飛到九千米的高空,88mm防空炮沒什麼用,根本打不著。
最有威脅的實際上是蘇聯,蘇聯經過長時間的瘋狂軍備,加上和美國結合後,蘇聯在生產技術上和軍用技術上的劣勢已經得到了彌補,唯一的制約可能就是資源上的。
不過蘇聯的戰略緩衝此時已經很小了,因此也翻不出手掌心。
現在就看德國怎麼鬧了。
中華帝國在軍事裝備上也開始更新了,十多年來,中華帝國一直未大規模的更新核心軍事裝備。
不管是戰車還是軍用飛機,都是保留著一戰時期的裝備水平。
自1919年到1936年,已經十七年的時間了。
這十七年下來,中華帝國已經研製出了諸多型號的戰車和軍用飛機。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材料技術的進步與發動機技術的進步,使得戰車和軍用飛機的效能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中華帝國於1936年,開始向陸軍裝備一種名為‘07式’的戰車,07式是一款中型戰車,總重40噸。
該戰車採用發動機增壓技術,同時採取了比較現代化的設計外形,裝備85mm加農炮,1000米外可射穿13式戰車正面裝甲。
同時正面、側面、後部裝甲最低達到了60mm,其中炮盾裝甲達到了95mm。
功率達到10千瓦/噸,遠遠超出了同時期的戰車。
這個時期的戰車,體重最大有就是28噸,而中華帝國裝備的07式戰車噸位是40噸,而且這只是一種中型戰車。
這麼大噸位的戰車,裝甲實際上是能設計得更厚的,但這個時期的反坦克武器根本無法擊穿這麼這種程度的裝甲,再厚下去也沒必要,因此將噸位主要放在了速度和行程方面。
07式戰車的速度達到65公里/小時,越野為35公里/小時,可以說是一款速度超快的戰車。
這得益於發動機增壓技術,同時07式戰車用的是高效柴油機,中華帝國經過十多年的大力研發,柴油機制造上有了巨大的突破,使柴油機效率提高到了汽油機已經在戰車上無法和柴油機效能相比的程度,而其他國家此時用的還是汽油機。
同時在行程方面,07式戰車的最大形成為500公里,最少可以不間斷行駛300公里不出故障。
這是一款超越同時代太多的戰車。
經過十多年的研發和不斷的改進之後,終於是推出了一款靠譜的戰車,同時還研發了諸多的戰車型號,但這一款中型戰車最為優秀,在測試中也最適合在泥濘和寒冷的環境下作戰。
其他的戰車型號則被丟到一邊,07式戰車則正式開始投建生產線。戰車生產線是比較耗錢的東西,因此中華帝國一直沒有確定下戰車型號,因為一旦確定下來,如果該戰車型號在實戰中坑爹了,那麼生產線也就報廢了。
07式戰車將作為未來帝國在戰爭中的主力戰車,同時中華帝國的重型戰車也確定了下來。
那是一款重53噸戰車,被命名為‘霸王戰車’,不論是火力還裝甲,都比07式戰車要強悍,但速度和行程方面比07式戰車差。速度也是重型戰車十分蹩腳的地方,如二戰時德國的虎式坦克就是這樣,而且開一段就得維修,維修起來還很麻煩。不過霸王戰車可沒有這個缺點,主要是因為底盤和發動機的進步。霸王戰車採用的是工作方式粗暴的柴油機,不像汽油機那麼嬌氣,同時有發動機增壓系統,速度上的蹩腳問題大大改觀。
霸王戰車在蘇聯的那種氣候和泥濘狀態下行駛,普遍是300公里小修一次,800公里回廠大修。
霸王戰車相比二戰時德國的虎式坦克,更靠譜的就是對後勤所造成的壓力並不大,雖然噸位不如虎式坦克,但裝甲用的是特殊裝甲,不過厚度確實不如虎式坦克,但重量大大減輕,而火力相比虎式坦克還要強大。
也就是說,除了裝甲上比不上虎式坦克,火力和速度以及耐用方面都比虎式坦克來得強大,但裝甲方面也並不比虎式坦克差多少。
同時中華帝國還開始裝備了一種‘巡遊者戰車’,這是一款重25噸的輕型戰車,最高時速達到70公里,越野達到40公里,最大行程為500公里,是一款用來巡邏、對付游擊隊的高速戰車,但裝甲厚度也不差,單兵反戰車武器對巡遊者戰車沒有任何效果。
三種戰車的生產線都已經開始大量建設,產能也在不斷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