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潔明瞭。
這就是鄭玄的方法,賦予經書時間性。
在此基礎上,便可得出:《周官》是周公致太平之跡;《堯典》等繫於堯舜者,成為唐虞之制;《禹貢》等繫於夏世者,成為夏法;《商頌》等繫於商世者,成為殷制。
這些不同的聖人之法之遺,一起構成了“經學”。
當然,古、今文經之間的差異,並非都像鄭玄所舉例子這般明顯,要兼採絕非易事,這也是為何鄭玄要楊明先學古文經之原因,博覽全經,是鄭學之基礎。
這一日授課下來,楊明對經學的認識翻天覆地。
當然,也越發確定鄭學為國學的可行性。
通曉鄭學者,與人論經時,對方甚至無法反抗。
因為否定鄭學,即等同於否定自己。
待鄭玄授課完畢,楊明又和他交流了一番。
等聊完之後,天色都已有些暗了下來。
楊明心滿意足地回了廬中,卻忽然發現,本該每日出現在廬中的阿一卻並不在。
他尋來張遼,張遼看《接要》入了迷,也才意識到這事。
等了一陣還未見人來,二人便一起往山下去。
一直走到山麓,他們才看見阿一,神情看起來有些許慌張。
“出何事了?”楊明向護衛問道。
“無事,就是婢子手腳慢了些。”阿一解釋道。
“我是問出何事了。”楊明聲音低沉下來。
“是那趙延,他在街上言語輕薄阿一,我等說了少君之名,他才離去。”護衛解釋道,阿一怕給楊明惹麻煩,讓他們別說。
楊明的臉色明顯變冷。
“從明日開始,你不用再往山上送飯。”他看著阿一說道。
“少君,婢子……”阿一本來說些什麼,可看到楊明的眼神又憋了回去。
“你們送她回去。”楊明拿過食盒,接著對護衛命令道。
阿一面露委屈,也只能隨護衛一起離開。
“隼兒,去看看那童恢案子查得如何了。”楊明轉身對張遼道。
張遼領命,直接下山去了。
楊明望著遠處的不其縣城。
他不想與趙延正面起衝突,但並不代表不能用其他的方式。
等回到山上,楊明發現王胡竟未回去,在廬門口,像是在等他。
“你有何事?”楊明此時心情不好,語氣不善。
“少君能否借我一些錢財,我想購一些束脩與夫子,求其收我為弟子。”王胡手抓住衣角道。
“自己想辦法。”楊明雖對王胡觀感不錯,此時卻無心這些事。
說完,他便要進廬中去。
卻不曾想,王胡竟直接對他跪了下來:“少君是唯一願意助我之人,還望少君再助我一次。”
楊明聽到這冷笑了一聲,他幫過就一定要幫?
這與張遼不同,張遼是他知道日後必為大將,而眼前王胡,他聽都未曾聽過。
更何況他已幫過兩次。
“你既已求學,不知男兒膝下有黃金?”他冷聲道。
“韓信尚能忍胯下之辱,況且少君世之英雄,我跪之並無不可。”王胡面不改色回道。
楊明聽到這怔住,再仔細看了看王胡。
王胡,最多不過十歲,雖說漢代男性成熟得早,但若無足夠經歷,也難以這般早熟。
“你應該還未飧食,進來與我一起吧。”楊明最終開口道。
王胡聞言一喜,馬上起身隨楊明一起進了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