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在安娜帕娜的例子中,效用值是唯一的,僱人的錢是同一筆錢,同一個數;但價值是多元的,同一筆錢有實現三種價值的“能力”,平等主義的價值(迪努)、古典功利主義的價值(畢山諾)和生活質量的價值(若季妮)。而三種價值是異質的、相對的,難以通約和比較。

那什麼叫“好”的呢?“好”(善)是倫理學的核心價值。上述選擇可以說都符合“好”的標準,同等地看待它們,顯示出價值上的“相對主義”。

顯然,這沒有那麼可怕。對於網際網路來說,這種多元選擇,可以說將司空見慣、無處不在。俗話說得好:“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傳統經濟學只考慮中間結果,不考慮最終結果,所以認為“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根本不是經濟問題,或歸於心理學,或歸於倫理學。但後現代主義的最主要特徵,就是把真實世界中的最終結果(幸福或正義),而不是中間結果(如效用)作為經濟學的核心。這樣,分歧就不可避免。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七章 後現代經濟——福利(2)

網際網路站在哪一邊呢?因為它必須向個性化方向發展,向精神文化體驗方向發展,所以,它只能投後現代主義一票,否則它在經濟實踐中就會賠慘了。比如,為什麼《傳奇》好,世嘉的網遊在中國就吃不開?沒什麼好講的,人心就像東南西北風,非要納入經濟人理性的模子就脫離了真實世界。

這些道理,看起來不過是常識,但新古典經濟學就是不屑於把它納入經濟學。網際網路經濟只有求助於阿馬蒂亞?森和卡尼曼這樣具有前衛意識的“倫理—心理”型經濟學家,才能把這些現象納入規律研究。

要想深入瞭解這種情境,請參見博爾赫斯的小說《小徑分叉的花園》。

利用計算機提高創造新奇事物的能力

計算機的廣泛應用,帶來一個突出的新現象。用西托夫斯基的話說:“和人腦相比,計算機技術更適合於製造有限度的新奇性,它們幹得更快,乾的量更大。計算機可能成為藝術家們提高產量的一個有效工具。”①亞伯拉罕?莫里斯就呼籲採用計算機技術,以提高藝術家創造新奇事物的生產率。②

新奇性,是我們所說的品種經濟性的另外一種說法。品種經濟性是相對於生產者說的,新奇性是品種多樣化帶給使用者的體驗和福利。二者是從不同角度說的,但反映的是一回事。

與新奇性相對的是單調性。單調性是大規模生產的機械性帶來的痼疾。個性化,或使用者選擇的多樣性,要求產品克服單調性,而具有新奇性。

新奇性取決於兩個方面。一是資訊的異質性,即某感覺所包含的資訊量和新奇度;二是人認知資訊的異質性,即大腦處理資訊和將它與已存資訊聯絡起來的能力。③

根據心理學中的馮特曲線,新奇性的事物對人的吸引力,隨著新的程度和奇的程度的提高,開始上升,隨後下降,呈正態分佈。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喜新厭舊現象。

這要求新奇性必須靠品種的多樣化來保證,人們對前一個品種不再感到刺激後,就需要有新的品種提供新的刺激。

網際網路上充滿新奇事物和新奇刺激,人們的喜新厭舊錶現得格外明顯。網際網路對於人們多元化需求的滿足,個性化的有效性如何越來越成為新的問題。

網路中的個性化何以可能,這樣的問題對於福利經濟學來說,要求福利多元化的解釋。

有錢不等於快樂

按照歷史主義的觀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幸福觀。比如,在1 000美元之下的(農業)社會中,溫飽就是幸福;在1 000~3 000美元的(工業)社會中,有錢就是幸福;在3 000美元以上的(資訊)社會中,自由才是幸福。農業社會的幸福觀是生存幸福觀,溫飽就是幸福,因此把農業社會建成和諧社會的首要條件是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工業社會的幸福觀是發展幸福觀,有錢就幸福,因此把工業社會建成和諧社會的主要條件是解決人民的富裕問題。資訊社會的幸福觀是自我實現幸福觀,自由而全面發展就是幸福,因此把資訊社會建成和諧社會的主要條件是解決人民的自由(即“透過知識獲得解放”)問題。這是用歷史主義的觀點觀察和諧與幸福的條件得出的結論。

與歷史主義對立的是普遍主義(又稱教條主義),它是工業化的思想基礎。普遍主義包括兩種主要形態:一種是極左教條主義,即計劃經濟的僵化觀點;一種是極右教條主義,即新自由主義的僵化觀點。它們的實質是共同的,都希望把工業社會的具體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