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供應上提供便利:知青場隊口糧水平過低的,由國家統銷糧中給予補助;從事林、牧、漁業生產和經濟作物、外貿加工的知青場隊,口糧達不到自給的,由國家補助;城市擴大就業,多安排一些青年,商業部提出“糧食服從政策”。
4�停辦“五七”幹校,可以轉作安置知青的基地。
5�國家原則同意在以後若干年裡,下鄉人數雖逐漸減少,10億安置經費不減,重點支援辦好知青場隊。
6�為了加強對知青工作的領導,要求各地健全知青領導小組;知青機構只能加強,不能削弱;各級知青辦仍由黨委或革委會直接領導;縣級知青部門不撤不併。
第五,其他一些重要措施。
1�關於下鄉知青的選調,對於留城青年和下鄉知青應當統籌安排。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單位都可以從下鄉知青中招工。招工時,要進行考核,擇優錄取。從下鄉知青中招工,要在省、市、自治區革委會領導下統籌安排。合理解決下鄉知青招工後的工資待遇問題。參軍的下鄉知識青年,退伍後不再回農村插隊,原則上由父母所在地分配工作。也可由原徵集地分配工作。
2�經費問題,1973年政策規定,全國各地的知青,平均每人安置經費將近500元。新政策改為,到集體所有制知青場、隊和知青點的,南方各省每人補助580元(原先480元);北方各省每人補助600元(原先500元);到牧區的每人800元(原先700元)。均在原標準上提高了100元。此外,對下鄉知青探親路費,也根據具體情況,做了優於以前的調整。
綜上所述,全國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會議基本上是一次成功的、務實的會議。它進一步消除了長期以來極左思潮對上山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