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你看上去有些悲傷”、“你看上去有點沮喪”、“你看上去有些孤獨”、“你很好奇”“、你在表達愛”、“你在關心別人”、“你在表達快樂”……這叫概念或情景配對。

儘管我們能夠清晰知道的情緒範圍並不像瞭解外在世界那樣廣泛,有些複雜的和更深入的情緒我們依然不知,依然無法分辨;並且每個人的生命狀態也不盡相同,但我們需要自己瞭解的情緒告訴兒童,同時努力增加自己的瞭解深度與廣度。因為對內在世界瞭解的越深、越廣,我們就會成長的越好,就會越接近成熟。

我們需要肯定和認同孩子的情緒,使孩子接納自己的情緒,並與自己的情緒為伴,幫助他發展出豐富而微妙的情感,幫助他過渡並上升到一個儘可能的靠近真實的生命世界。

用愛陪伴孩子,理解孩子的情緒,慰藉孩子,讓孩子從情緒的狀態中走出來。

隨著兒童的成長,當其他部分發展之後,情緒也從最基本的狀態發展起來。這些情緒兒童都必須在生活的某個特定的事件和時間裡經歷和體驗,然後兒童可以感知到自己會再一次的重新經歷。這個過程兒童可以很自然地完成,只要成人不去阻攔。我們要准許兒童用自己已經成長的認知能力去認識、調整不斷隨機出現的情緒,繼而發展自己的情緒。

閒閒2歲多,媽媽和爸爸在處理他的情緒時就使用三句話,層層遞進。閒閒媽媽採納了改變先從語言開始的建議。第一句:“媽媽看到你非常生氣(傷心、恐懼、惱火,等等)。”給情緒命名。第二句:“你想生氣就生氣吧。”允許孩子有情緒。第三句:“媽媽陪著你。”表達愛,讓孩子有安全感和被接納感。

基於我們有太多的成人不知道自己的情緒,也沒有面對的能力,閒閒的媽媽爸爸請阿姨也這樣面對孩子的情緒,不要有其他的話語。有趣的是,這種簡單的方式非常有效,不僅對閒閒有效,對社群裡的其他孩子也有效。沒幾個月,當閒閒的情緒湧上來時,父母才說完第一句,閒閒就會意地笑了起來。

兒童是自己情緒的主人(10)

這種湧現出來的幼兒內在世界的景象和狀態,孩子並不瞭解、不知道、不認識,如同孩子還不瞭解、不知道這個外在世界一樣。他需要在不斷觸控的過程中逐漸感知、命名、瞭解,並知道。情緒同樣也由孩子自然形成。這是最早的基礎,如同對植物的瞭解是基於一棵樹、一朵花……然後才發展到對各類植物的瞭解,才再深入……

情緒開始就只是一個客觀的存在,沒有正向、負向之分。對於幼小的孩子,一次只需要向他描述一種情緒的詞語,由孩子建立一種概念,然後逐漸增加,像蒙特梭利在她的教學法中要求的那樣,一次一個概念。對孩子來說,詞語的配對和概念的建立只面對他當下的情緒,而當時往往只有一種情緒是主導的。經過漸漸熟悉與感覺的過程,孩子會發現並自然發展出其他更加豐富的情緒。

在幼兒園裡,老師和孩子們坐在一起分享情緒。透過分享,孩子們就能瞭解和認識情緒。我們和孩子們討論情緒,瞭解處理情緒的方法。

RR回憶說:“我已經畫完畫了,可媽媽讓我塗顏色。我就生氣了。” 老師試圖去理解他的話:“你是說你只是想畫有輪廓線的畫,可是媽媽讓你再塗上顏色,你感到被強迫了,你就生氣了,是嗎?” RR點點頭。

DD委屈地說:“每次我都很努力了,可媽媽總說我做的不好,然後她就生氣,還跟我急。” 老師說:“噢!你覺得你沒有被媽媽接納,你就是這樣生氣的,我知道了。”

TT說:“在家裡,我都很努力地做好每一樣事情,可媽媽還是不滿意……就是認為我做的還不夠好……就是還不夠努力……” 聽完TT的講述,老師輕輕地把他擁抱在懷裡,告訴他說:“T兒,你覺得受委屈了。我知道了,我很理解你。”TT看來有些感動了。 ……

孩子們分享完,就歡快地出去玩了。

早晨,老師接孩子時發現默默不高興。老師說:“默默,你看上去不高興,老師抱抱你好嗎?”默默說:“不。”然後轉身走了。默默要獨自面對他的情緒,因為他要獨自面對他發生的事情。

主題活動時,老師告訴孩子們:“今天我們分享‘愛’的表達。”

常常抱抱TT,老師說:“啊,你是這樣表達愛的。”

BB對默默說:“我愛你。”並輕吻了默默一下說:“我媽媽就這樣愛我的。”老師說:“噢,媽媽這樣愛你,你也這樣愛別人。”

SS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