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9部分

�保�溝醚罷彝黃蘋�帷R簿褪撬擔�孀耪驕址⒄怪鞴ズ芸贍鼙涑芍�ァ⒅�ヒ燦鋅贍鼙涑芍鞴ァ5降姿�蛑鞴ィ��蛑�ィ�糜殺硐志齠āT�61軍與62軍看來,這個安排很合理,東線決戰已經證明,戰略反應軍的表現不比重灌甲軍差。在66軍看來,這個安排卻很不合理,因為66軍的快速突擊能力本來就不如61軍與62軍,正面突擊難度也比側翼突擊大得多。

只不過,到底怎麼打由裴承毅決定,不由3個軍長決定。

這麼安排,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王元慶只給了裴承毅1個月的時間,而且希望在20天內打下新德里。

從伯尼哈爾山口(66軍進攻出發地)到新德里的直線距離大約是800千米,行軍里程超過1500千米;從拉合爾(61軍的進攻出發地)到新德里的直線距離大約是530千米,行軍里程超過950千米;從蘇勒德格爾(62軍的進攻出發地)到新德里的直線距離大約是500千米,行軍里程超過800千米。以重灌甲軍平均每天突擊50千米,戰略反應軍平均每天突擊40千米計算,3個軍打到新德里各需要30天、24天與20天。攻打新德里需要10到15天,就算62軍能夠單獨打下新德里,最快也要30天。因為62軍單獨攻佔新德里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等到62軍與66軍到達,最快也要40天才能打下新德里。這還是理想情況下的結果,而戰爭中不可能遇到理想情況。

制訂戰役計劃的時候,裴示毅就知道,按照以往的戰術,打下新德里至少要2個月。

必須採用更加有效的進攻戰術,而且是敵人意想不到的戰術。

敵人想不到的戰術,裴承毅也很難想到,至少不是唾手可得。

因為戰前準備時間過於短促,就算裴承毅離開首都,搭乘專機返回前線指揮部的途中就在考慮攻打新德里的戰術,到戰役開始,也只有短短几十個小時,對於一次大規模戰役來說,要在幾十個小時內想到最好的進攻戰術,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部署作戰任務的時候,裴承毅留了很多餘地,沒有一次把計劃定死。

以他的指揮習慣,也不會把計劃定死。

按照項鋌輝、袁晨皓等人的說法,裴承毅不是那種依靠作戰計劃指揮軍隊打仗的指揮官,在他指揮作戰行動的時候,作戰計劃不是被改的面目全非,就是被丟進垃圾筒,然後完全按照他對戰局的判斷下達作戰命令。

可以說,裴承毅的指揮方式是任何人都學不來的,因為沒有人有他那樣的軍事才華。

別的將軍不說,就連深得裴承毅真傳的袁晨皓都認為,他遠遠比不上裴承毅,根本不可能成為裴承毅那種才華橫溢的軍事統帥。

正是如此,裴承毅的指揮方式飽受質疑。在一些西方軍事家看來,裴承毅的指揮方式不可模仿,也不能模仿,因為沒有任何一支軍隊能夠百分之百的按照指揮官心血來潮的安排作戰。用比較好聽的話來說:如果模仿裴承毅的將軍能夠靈活自如的應用指揮手段,而且運氣足夠好,手裡正好有幾支38軍、39年、54軍與77軍那種足夠彪悍的軍隊,肯定能在戰場上所向披靡;如果畫虎不成反類貓,而且運氣又非常不好,手裡的軍隊不夠彪悍,獲得的就是不是輝煌的勝利,而是可恥的失敗。

事實上,裴承毅之後,還真沒有哪個將軍能夠模仿到位。

袁晨皓算是比較幸運的一個,因為他有足夠好的運氣,可是比起裴承毅,他所取得的成就仍然差了一大截,特別是在軍事創新上的成就,根本無法與裴承毅比肩。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裴承毅讓3個野戰軍同時發起進攻,能夠產生一舉三得的效果。一是用實戰檢驗3個野戰軍的戰鬥力,為確定主力提供最直接的依據。二是最大限度的向印軍施壓,迫使印軍全面動員,在戰鬥中找出印軍防線上的漏洞。三是做出強攻新德里的樣子,迫使印軍把注意力集中在新德里方向上,為南面的進攻行動減輕負擔。

光安排3個野戰軍還不夠。

戰役開始前,裴承毅給15軍的商雪韻、16軍的懷志剛與17軍的王學平打了電話,要求3個空降軍儘快讓戰鬥力比較完備的第152空中突擊旅、第162空中突擊旅與第172空中突擊旅做好戰鬥準備,透過從其他空突旅抽調兵力,讓3個空突旅恢復全部戰鬥力,隨時等待作戰命令。

3個空突旅是裴承毅為攻打新德里準備的預備隊,也是唯一的預備隊。

只不過,在如何使用3個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