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99部分

兩代海軍人,印度海軍有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之內走向遠洋嗎?

光有強大的戰艦,絕不是一支強大的海軍。

海軍的強大之處在於先進的軍事思想,優秀的官兵隊伍,最後才是強大的艦隊。

印度海軍沒有一條能夠引導海軍前進的主導思想,更缺乏優秀官兵,即便能夠用巨資買來先進的戰艦,建立起位列全球第三的強大艦隊,印度海軍也不是強大海軍,最多隻是一支等待宰割的海軍。

以懷德特等“歐派”將領的觀點,最快也要到2070年,印度才有稱霸印度洋的實力。

雖然這個觀點被費爾南德斯等“美派”將領嗤之以鼻,但是卻完全符合印度海軍的實情。以2035年印度海軍的實力來看,就算在艦隊規模上擁有了挑戰中國海軍的實力,但是在海軍思想上卻比中國海軍落後了至少20年,在官兵素質上更是沒得比。中國海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地區型海軍一步步的發展成全球海軍,用的時間不是20年,也不是50年,而是整整86年。中國海軍在第四次印巴戰爭後,參加了多場戰爭,所有服役5年以上的軍官都有實戰經驗,絕大部分士官也有實戰經驗(士官的重要性絲毫不亞於軍官),可以說,中國海軍是在血與火的戰場上成長起來的,不但有著深厚的家底,還有著分外明確的建軍思想。反觀印度海軍,除了在第四次印巴戰爭中一敗塗地之外,20年間再也沒有參加過任何戰爭,甚至連軍事行動都沒沾上邊。藏南衝突期間,印度海軍更是躲進孟加拉灣,連迎戰的膽量都沒有。

在此情況下,印度海軍有什麼希望?

海軍打不贏,不等於海軍不重要。

不管是“美派”還是“歐派”,都堅信海軍是印度的國防支柱。雖然從根本上講,印度是大陸型國家,其國防實力中,陸軍與空軍所佔的比重也超過了海軍,但是印度的地理位置非常獨特,不然所在的“印度半島”深入印度洋,而且東面的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扼守著印度洋與太平洋的咽喉,南面的則是從歐洲、中東、東部非洲、南非、南美洲前往東亞的海上航道,西面的阿拉伯面對波斯灣與亞丁灣。可以說,印度就在印度洋的中央,既能輕而易舉的控制印度洋,又能被來自海上的敵人擊敗。

大海恐是印度的發展方向,又是印度的防禦屏障。

要想使大海變成不可逾越的屏障,印度必須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

任何拿海軍冒險加行為,都是葬送印度的賣國舉動。

正是如此,懷德特等人才堅決反對與中國開戰,更反對與中國海軍決戰。

在懷德特看來,只要印度海軍還在活動,還能對中國海軍構成威脅,就能抗禦來自海洋的威脅。

這一思想並不錯,與費爾南德斯的“英派”思想完全吻合。

按照傳統海軍思想,“存在的艦隊”是國家安全的主要保障。即便在21世紀,這一思想仍然有用武之地。以實際情況來看,只要印度海軍還在活動,還能對敵方構成威脅,中國海軍意不敢貿然封鎖印度,更不可能獲得絕對的制海權。如此一來,中國海軍必然想方設法的尋殲印度艦隊,從而掉入印度海軍的陷阱。在背靠本土軍事基地網、以確保近海制海權的戰鬥中,防禦一方有更多的優勢。

只是,迅速擴充的海軍實力,讓包括費爾南德斯在內的很多印度海軍將領迷失了自我。

在很多印度海軍將領看來,擁有了6支航母戰鬥群,印度洋變成了印度內海,成為了印度海軍的“練兵場”。

7月23日,也就是得知中國東海艦隊離港的訊息後,印度海軍司令部進行了一次兵棋推演,以費爾南德斯為首的“美派”主導進攻,而以懷德特為首的“歐派”主導防禦。推演的結果並未改變費爾南德斯的主張,甚至可以說主張了費爾南德斯的決戰念頭,因為這場推演本身就不公平,防禦一方沒有得到應有的支援。

根據這場推演,費爾南德斯做出了與中國海軍決戰的決定。

雖然懷德特等“歐派”將領堅決反對,但是在“歐派”失勢的大局勢下,懷德特等人的主張並未得到採納。

更讓懷德特覺得不可理解的是,費爾南德斯竟然讓他率領西部艦隊前往東印度洋。

按照常理,在懷德特堅決反對決戰的情況下,費爾南德斯應該讓西部艦隊的參謀長指揮艦隊作戰,而不是讓一個不想決戰的將軍率艦隊前去決戰,畢竟到了戰場上,該怎麼打不由海軍參謀長決定,而是由前線指揮官決定。如果懷德特決心避戰,西部艦隊很有可能避開中國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