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4部分

中隊的24架J…16A,西線戰場上只有3箇中隊的36架J…16A。不是空軍沒有更多的J…16A,也不是空軍派不出更多的J…16A,而是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印度空軍的主力戰鬥機是F…46I,而不是在制空作戰效能上能夠與J…16A抗衡的F…42A,所以空軍有足夠的信心用有限的戰鬥機奪取制空權。

當初空軍一再降低J…16A的採購數量,與印度空軍裝備F…46I有很大關係。

前面已經提到,F…46是中型多用途艦載戰鬥機,雖然歷史上不乏由艦載戰鬥機發展而來的優秀空軍戰鬥機,比如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研製的F…4“鬼怪”,最初就是由海軍投資研製的重型艦載制空戰鬥機,因為效能優秀,被空軍看中,最終成為了美國空軍、以及十多個國家的主力制空戰鬥機。但是F…46系列戰鬥機存在太多的效能缺陷,比如為了達到多用途的目的,將制空能力放在了次要位置上。這些前面已經做過介紹,相對而言,J…16A從一開始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重型制空戰鬥機。

J…16立項的時候,空軍與海軍也曾經在主要效能上猶豫過。

從一開始,海軍就不贊成單獨研製重型制空戰鬥機,因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只要全面核裁軍沒有取得實質意義上的成果,共和國與美國就不會直接對抗,更不可能爆發足以毀滅全世界的戰爭,共和國海軍也就不會遇到真正意義上的對手,所以海軍完全沒有必要投入數千億元研製與採購幾百架重型制空戰鬥機,效能先進的中型多用途艦載戰鬥機就能滿足海軍的作戰需求。

雖然空軍一直主張研製重型制空戰鬥機,畢竟空軍的防空任務非常繁重,從國土防空出發,空軍都的擁有一種足以擊敗世界上任何一種重型戰鬥機的制空戰鬥機;美國的F…42虎視耽耽,空軍需要足以與F…42抗衡的重型戰鬥機。但是專案中途,空軍也多次調整技術指標,甚至一度打算把J…16搞成中型多用途戰鬥機;不是空軍不想獲得效能最先進的制空戰鬥機,而是捉襟見肘的經費讓空軍不得不再三考慮,有沒有必要在數十年內投入上萬億元研製與採購幾百架重型戰鬥機。

空軍與海軍在猶豫,國防部也在思索。

J…14在2016年首次參戰,從2017年開始大批次裝備部隊,雖然激烈的國際競爭加快了戰鬥機的更新換代速度,但是到2035年,J…14只服役了18年,而一種重型戰鬥機的正常服役年限應該在25年以內,J…14的設計指標是在未來30年之內能夠透過改進確保與任何一種戰鬥機交戰。實際上,J…14仍然有很大的改進潛力。在2030年首飛的J…14E(在J…14A的基礎上改進而來,主要透過換裝推力更大的發動機與更加先進的電子裝置,攜帶更加豐富的彈藥提升作戰能力)的效能就非常不錯,按照開發廠商的評估,能夠在2045年之前滿足空軍80%的作戰要求。更重要的是,將J…14A與J…14C改裝成J…14E(後來還推出了J…14F海軍艦載型)的單價只有25500萬元,僅為J…16設計指標的30%。換句話說,即便空軍與海軍的所有J…14系列戰鬥機按照E與F型的標準進行改進,總成本只相當於採購600架J…16,而2000架J…14E/F型戰鬥機的實際作戰能力肯定超過600架J…16。雖然J…16不可能放棄,最多隻能將服役時間延遲到2045年之後,但是在2045年服役的J…16肯定比在2035年服役的先進得多,平均每年投入的經費也少得多。如果將J…16定性為中型多用途戰鬥機,不但能夠加強空軍與海軍的打擊力量、用其先進的作戰能力彌補J…14E/F的不足,還能用相同的經費採購更多的J…16,加快替換J…15的速度(J…15系列戰鬥機因為設計時過分強調成本,對質量控制得過於嚴格,所以其改進潛力非常有限,綜合作戰能力明顯不如即將服役的第五代多用途戰鬥機)。

J…16的研製過程一波三折,對J…17的研製也產生了影響。

原因很簡單,J…17是標準的單發輕型(研製成功的時候,正常起飛重量超過24噸,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中型戰鬥機了)多用途戰鬥機,如果J…16降級為中型多用途戰鬥機,J…17就沒有存在下去的價值了。

拯救J…16的不是軍隊,而是民間力量。

日本戰爭後,王元慶加快了軍事工業改革步伐,不但允許民營資本參與軍工製造,還放寬了出口限制(當年,共和國就向巴基斯坦、阿根廷等國家出口了200多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