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17部分

殼體、導彈發射系統、甚至部分龍骨,保留下來的,則主要是一些與潛艇主要效能沒有多大關係的次要部件,比如高溫蒸汽爐灶(艦艇上都是用數百攝氏度的高溫蒸汽做飯,不會像家庭那樣使用天然氣或者液化氣)、官兵的住艙、娛樂設施等等。

完成改進後的“北極風暴”級除了排水量減少了4000多噸之外,其他效能均比改進前有了本質性提高。比如最大潛航速度由35節提高到60節、最大潛深由550米提高到750米、最大自持力由120天提高到160天,就連所攜帶的潛射彈道導彈的效能也有所提升(實際上是專門為之研製的新型潛射彈道導彈,只是為了避免遭到指責,俄羅斯當局仍然沿用了RS…64這個編號),最大射程從12000千米提高到14000千米,而且投擲能力由1。4噸提高到了2。2噸。

顯然,關鍵不在潛艇,而是在導彈上。

與戰略轟炸機一樣,戰略潛艇實際上就是導彈的載體,沒有導彈,戰略著艇就沒有任何價值。

在俄羅斯海軍,為“北極風暴”配備的潛射彈道導彈的正式編號為RS…64M(M表示為改進型號),而在研製與生產該導彈的俄羅斯導彈工業聯合體,其正式編號為IS2048X1,是一個全新研製的代號。正是如此,西方新聞媒體給該導彈的編號為SS…N…42,而不是按照俄羅斯海軍的命名規則,稱其為SS…N…40N。

對於這種發射質量為24噸潛射彈道導彈來說,高達14000千米的最大射程與2。2噸的最大投擲能力,足以證明俄羅斯擁有不錯的潛射彈道導彈技術。要知道,同一時期,美國海軍的“雷電”E…7型潛射彈道導彈自重21噸、射程12000千米、投擲能力為2。3噸,共和國海軍的JL…8型潛射彈道導彈自重22噸、射程12000千米、投擲能力為2。4噸,均不比俄羅斯的高多少。

在射程與投擲能力這兩個指標中,外行更關注前者,而內行更關注後者。

對於俄羅斯這樣的國家來說,潛射彈道導彈的射程達到8000千米之後,繼續提高射程的意義就不是很明顯了。雖然繼續提高射程也能提高導彈的突防能力,比如用射程14000千米的彈道導彈攻擊8000千米外的目標,可以採用壓低彈道,縮短飛行時間,而使用射程僅為8000千米的彈道導彈,則只能採用拋高彈道,更容易遭到攔截。但是在攔截能力強大的國家戰略防禦系統面前,把飛行時間縮短一些帶來的好處,明顯不如多帶幾個誘餌彈頭的好處明顯。而要攜帶更多的誘餌彈頭,就得提高投擲能力。

作為報復性武器,潛射彈道導彈的彈頭當量一直非常有限,一般在20萬噸左右,小的只有10萬噸。降低當量帶來的直接好處就是減輕了單個彈頭的質量,從而能夠在投擲能力相同的情況下,攜帶更多的彈頭。正是如此,潛射彈道導彈攜帶的彈頭數量往往比同一時期的陸基彈道導彈多一些,比如在21世紀初,美國海軍的“三叉戟”D5最多能夠攜帶12個爆炸當量為15萬噸的核彈頭,而“民兵Ⅲ”則只能攜帶3個55萬噸級核彈頭。雖然《倫敦條約》對潛射彈道導彈的彈頭數量做了明確規定,在第三階段削減工作開始後,潛射彈道導彈最多隻能攜帶3顆分導彈頭,但是在投擲能力相同的情況下,這意味著可以攜帶更多的誘餌彈頭,實質上提高了潛射彈道導彈的突防效率。

拿RS…64M來說,在攜帶3顆20萬噸級核彈頭的情況下,還能攜帶總量為1。8噸的誘餌彈頭,而誘餌彈頭的質量一般為真彈頭的三分之一(質量減輕帶來的慣性損失主要依靠微型助推發動機增速獲取),因此還能攜帶大約13個誘餌彈頭。與沒有配備誘餌彈頭,而是攜帶6顆真彈頭相比,在敵人戰略防禦系統的攔截機率一定的情況下,至少保證1顆彈頭成功突防的機率提高了1倍多。

可以說,如果俄羅斯能夠在彈頭小型化方面取得更大進步,或者在微型助推火箭技術上取得突破,將真彈頭或者誘餌彈頭做得更小一些,讓RS…64M攜帶更多的誘餌彈頭,其突防機率還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即便如此,俄羅斯的5艘戰略潛艇也能對共和國的國家戰略防禦系統構成巨大壓力。

5艘戰略潛艇總共有60枚導彈,如果全部發射升空,就能拋灑出960顆真假難辨的彈頭。更重要的是,為了確保部分彈頭能夠順利突防,在敵人本土上空爆炸,俄羅斯的潛射彈道導彈很有可能採用“自殺開路”式突防手段。說簡單一點,就是讓部分真彈頭在外層空間引爆,透過產生的強電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