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48部分

慍隼吹暮I匣�亍�

暫且不說海上基地到底有多少意義,僅其發展思路就有無窮的價值。

說得簡單一點,在完全採用模組化設計原理之後,再也沒有必要以“級”、“型”、“艘”等傳統方式來為戰艦定性,也就沒有必要以單獨的方式設計一種戰艦,而是針對作戰需求設計不同的功能模組,然後再在需要的時候將這些模組組裝成戰艦,從而最大限度的縮短戰艦的建造週期。

如果在和平時期,肯定沒有哪支海軍會這麼做。

原因很簡單,即便為同一作戰需求,比如艦隊防空作戰,因為所面對的威脅、以及戰術需求並不完全一致,比如攔截敵機與攔截導彈的戰術要求就不一樣,所以模組的具體效能肯定千差萬別。而要針對各種作戰環境設計一種模組,光是設計投入就非常驚人。比如共和國海軍就在2049年做了一次評估,將作戰任務分成防空與反導、制海、支援、反潛與護航等4大類,然後按照5種不同的威脅級別,要想應付所有作戰情況,並且使戰艦的作戰效率最大化,至少需要設計200多種戰術模組,再加上動力、推進、通訊等,總共需要設計的模組超過了300種。顯然,在人力成本已經成為主要開支的情況下,如此巨大的社計量肯定能讓任何一種戰艦貴得讓海軍無法承受。

問題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這麼做並不離譜。

比如受到世界大戰的威脅,而且不能建造太多的戰艦,又需要在戰爭期間以最快的速度擴大艦隊規模。

顯然,這就是《斯德哥爾摩協議》對海軍“造艦比賽”的最大貢獻。

說得直接一點,就是讓共和國海軍與美國海軍在戰爭爆發前,用更多的力量來設計新式戰艦,而不是建造新式戰艦。

當然,這也包括提高模組化設計與建造的效率。

據可靠訊息,戰爭爆發前,共和國海軍己經秘密完成了近七成的設計工作,因為早在2049年,共和國當局就定下基調,花費巨資搭建了當時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系統,所以在設計戰艦模組的時候,共和國海軍肯定是輕重有別,在戰爭時期貢獻最大、對戰局影響最大的模組得到優先保證,而一些無關緊要的、或者海軍暫時用不上的模組則放在後面,以此確保在戰爭爆發後,能夠立即讓造船廠全速運轉。

在得到優先保證的模組中,肯定有包括反潛模組。

不管怎麼說,共和國是一個典型的海洋大國。雖然在很多人看來,共和國是一個陸權重於海權的陸地文明國家,不是英國那樣的海洋文明國家,而且中華民族確實是典型的大陸民族,但是隨著共和國進入發達國家行列,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貿易國、最大資源與勞務進口國,共和國就成為了典型的海洋文明國家,而且再也離不開海洋。要知道,即便到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候,仍然沒有其他手段能夠取代海運,將成千億噸物資與產品從一個地方運送到另外一個地方。正是如此,印度戰爭之後,共和國迎來了首位身著海軍上將軍服的總參謀長,海軍也成為了軍費大戶。

毋庸置疑,海軍就是一支圍繞制海權的軍事力量。

海軍只有兩個任務,一是從敵人手裡奪取制海權或者阻止敵人利用制海權。二是為利用制海權的己方力量提供保護。

相對而言,後者比前者的意義更加重大。

拿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美國海軍來說,為了從敵人手裡奪取制海權與阻止敵人利用制海權,美國建造了數十艘艦隊航母、數百艘大型戰艦與數百艘潛艇。可是為了給利用制海權的己方力量提供保護,美國建造了上百艘護航航母、上千艘護航戰艦、並且建造了數千萬噸運輸船。

僅從噸位上看,後者就是前者的10多倍。

從影響來看,共和國海軍的首要任務也是保護好制海權。

原因很簡單,只要共和國海軍能夠守住勢力範圍內的制海權,並且讓己方力量有效利用制海權,共和國就能立於不敗之地,只有在不敗的基礎上,才能考慮如何擊敗敵人,取得勝利。

毋庸置疑,對共和國制海權威脅最大的就是美國海軍的潛艇。

事實上,潛艇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不是用來奪取制海權的武器、也不是用來保護制海權的武器,而是用來破壞敵人制海權的武器。不管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德國潛艇、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狼群”以及在太平洋上作戰的美國潛艇,其最大貢獻都是讓對方掌握的制海權變得毫無價值,而所有違背了這一規律的海軍,即讓潛艇去執行與破壞制海權無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