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09部分

物資。

戰後,就連大部分西方戰史學家都不得不承認,共和國天軍在2060年的反潛作戰行動為後來的戰略轟炸與戰略封鎖提供了理論依據,完善了戰略轟炸機部隊的戰術,從而加快了戰爭程序。

與轟轟烈烈的戰略轟炸相比,另外一種遠端反潛航空力量就要低調的多了。

這就是隸屬於共和國海軍航空兵的反潛巡邏機部隊。

單純從作戰效能上講,反潛巡邏機也許算得上是出動率最大的反潛力量,而且反潛作戰效能不比反潛戰艦低,只是比不上潛艇。

整個大戰期間,共和國海軍訂購了8000多架反潛巡邏機,其中七成部署在後方戰場上,執行保交巡邏任務。在2060年底之前,共和國海軍放在印度洋戰場上的反潛巡邏機就多達1800餘架,其中大約六成是航程在7000千米以上的遠端反潛巡邏機。

如果按照擊沉潛艇的數量計算,反潛巡邏機在2060年底之前的戰績不是太理想,僅與反潛戰艦持平,遠低於反潛潛艇。直到2061年,反潛巡邏機的戰績才有了顯著提升,不但超過了反潛戰艦,還超過了反潛潛艇。當年,在共和國海軍擊沉的300多艘美軍潛艇中,將近一半是被反潛巡邏機擊沉的。

雖然從某種意義上講,如此驕人的戰績不僅僅是反潛巡邏機的功勞,還有著很多其他因素,比如美軍潛艇部隊官兵素質的整體降低,使得美軍潛艇的作戰能力大大降低,又比如美軍潛艇受基礎設施匱乏影響,長期得不到有效的保養,在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經常出現各種各樣的故障,而這些故障往往成為潛艇葬身大海的直接原因(最典型的戰例發生在2061年初,1艘因故障被迫浮上海面的美軍潛艇遭到3架反潛巡邏機圍剿,最終不得不向反潛巡邏機上的航空兵繳械投降)。當然,共和國的情報部門也有很大的功勞,比如透過俘獲的潛艇掌握了美軍的密碼,為海軍安排反潛巡邏機的巡邏戰術提供了幫助。事實上,這也與其他反潛力量的活動有很大關係,比如轟炸機佈設的雷場限制了美軍潛艇的活動範圍,而反潛潛艇的伏擊行動迫使美軍潛艇在經過危險海域的時候不得不全速衝刺,從而暴露行蹤,被速度更快的反潛巡邏機追上。但是這些都不能否認一點,即反潛巡邏機是速度最快,而且反應最為迅速的反潛力量,即反潛巡邏機擁有無與倫比的機動能力,而這種能力則是其他任何一種反潛力量都不具備的。受此影響,在整個大戰期間,反潛巡邏機在各個反潛戰場上都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毫無疑問,印度洋是共和國海軍反潛巡邏機的主戰場。

根據共和國海軍的作戰記錄,到澳大利亞宣佈投降的時候,共和國海軍的各種反潛力量在印度洋戰場上擊沉與俘獲了864艘美軍潛艇,其中擊沉823艘,俘獲41艘,另外還在佔領澳大利亞之後,接受了美軍與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的20多艘潛艇。為了這個戰果,共和國海軍付出了損失潛艇122艘、反潛戰艦186艘、反潛巡邏機438架、戰略轟炸機264架的巨大代價,另外還損失了總載重噸位高達4億8640萬噸的5874艘商船與運輸船隻,直接經濟損失高達8萬億元。

由此可見,雖然美軍輸掉了印度洋戰爭,但是卻在經濟上佔了便宜。

問題是,大戰看的不是誰佔了便宜,而是誰取得了戰略優勢。要知道,在巨大的經濟損失後面,是共和國從印度洋航線上獲得的巨大好處,即從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與南美洲地區獲得的數十億噸各類戰略物資,而這些物資正是支援共和國打贏戰爭,笑到最後的堅實基礎。

從某種意義上講,美軍在印度洋上的失敗,正是大戰中期的戰略轉折點,即由交戰雙方僵持不下,到共和國取得戰略主動權,發動全面戰略進攻的轉折點。

當然,誰也不能否認,在與印度洋毗鄰的另外一個戰場上,共和國取得的勝利具有同樣重要的價值,這就是非洲大陸上的戰爭!

卷十四 硝煙漫天 第105章 西非戰火

自從人類進入農耕時代,非洲就成了邊緣地帶;特別是在工業革命之後,隨著世界中心轉移到大西洋兩岸,非洲更成了世界的角落;即便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前,非洲的地位也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大戰期間,這片原本荒涼的大陸卻成了兩個超級大國爭奪的焦點。

從事後的角度來看,非洲戰場的重要性絲毫不在太平洋戰場之下。問題是,在大戰的前兩年,交戰雙方都沒有足夠的認識,或者說沒有足夠的能力在非洲大陸開闢一條新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