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67部分

回美國,而美國當局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即保證在俄羅斯需要的時候,將其戰略儲備倉庫裡的稀有金屬礦石無條件的返還給俄羅斯。

眾所周知,在超導時代,沾著電的東西,幾乎都與稀有金屬有關。

可以說,戰爭時期稀有金屬的消耗速度非常驚人。按照共和國當局在戰後公佈的相關資料,大戰期間,共和國的軍火工廠每個月就要用掉大約550萬噸稀有金屬礦石,算上其他工業,共和國每月就要消耗掉接近1000萬噸的稀有金屬礦石,而這幾乎是2057年全球稀有金屬礦石產量的3成!

就算俄羅斯的工業實力遠不如共和國,而且只照顧軍火廠,根據俄軍彈藥消耗與裝備損耗估計,俄羅斯軍火企業每個月需要大約200萬噸稀有金屬礦石。

看上去不是很多,可是運輸卻很麻煩。

要知道,美國戰略儲備倉庫裡的稀有金屬礦石都是經過初加工的精礦石(這樣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儲備成本),因此對運輸的要求非常高。別的不說,運送1噸精礦石,就需要運走大約同等重量的包裝箱,以及差不多是其2倍的維護裝置。也就是說,1艘載重20萬噸貨輪,1次只能運5萬噸礦石。如此一來,以1支船隊運送200萬噸,2個月往返一次計算,也需要2支船隊向俄羅斯運送稀有金屬礦石。

除了運輸上的麻煩,還有裝卸上的問題。

總而言之,對美國與俄羅斯來說,最優選擇是守住烏克蘭糧倉,至少守到8月份,等到收割完糧食再後撤也不遲。只有在最優選擇無法實現的情況下,才應該考慮由美國向俄羅斯運送3000萬噸救急糧。

站在這個立場上,俄軍的作戰方向也很明確,那就是在8月之前,死守烏克蘭。

換個角度來看的話,美軍的方向就沒有這麼明確了。

死守烏克蘭沒有錯,可是有必要把防禦提到這麼高的位置上嗎?

要知道,第二輪進攻戰役結束的時候,共和國陸軍已經獲得了進軍烏克蘭的資本,比如從羅斯托夫與沃羅涅日就能兩路並進,以雙箭頭的方式掃蕩烏克蘭大平原。因為在第耶伯河以西,沒有多少對防禦有利的天塹,所以俄軍只能在這條從南到北橫貫烏克蘭,最終在第耶伯溺谷注入黑海的大河西岸設防。不管俄軍有沒有辦法守住防線,都意味著將半個烏克蘭平原拱手讓給共和國軍隊。

當然,丟掉大約一半的夏糧還不是主要問題。

前面多次提到,歐盟遲遲不肯參戰,與共和國還沒有把戰線推進到莫斯科有關,只要共和國軍隊到達莫斯科郊區,歐盟就會參戰。

當然,歐盟參戰的根本目的不是與共和國瓜分俄羅斯,而是要在東面建立一道戰略屏障,避免與共和國直接接觸。如此一來,歐盟不但要出兵俄羅斯,還要控制俄羅斯西邊的幾個獨聯體國家,特別是烏克蘭。從戰略上講,歐盟至少需要控制半個烏克蘭,即第耶伯河以西地區,不然就不可能在東歐大平原上建立起一道足以讓共和國承認歐盟在歐洲霸主地位的戰略防線,也就無法維持與共和國的同盟關係,從而使所有行動失去意義。

由此可見,烏克蘭淪陷與莫斯科淪陷的意義完全一樣。

換句話說,當共和國軍隊推進到第耶伯河東岸的時候,歐盟還會穩坐釣魚臺嗎?

暫且不說歐盟會不會參戰,做個假設,即歐盟會參戰,由此會產生多大的影響,特別是會對美國、以及美歐關係產生多大的影響?

要知道,美軍還在俄羅斯幫助俄軍作戰呢。

也就是說,除非美軍用數萬名官兵打了一次醬油之後就打道回府,把俄羅斯的命運留給俄羅斯人,不然就不可避免的要與歐盟軍隊兵戎相見。到這一步,即便歐盟與美國都不願意向對方宣戰,也很有可能完全敵對。

當然,佔據主動權的肯定是歐盟。

說得直接一點,只要歐盟國家的領導人相信美國會戰敗,就會毫不猶豫的以共和國盟國的身份向美國宣戰。

到這一步,美國的日子就難過了。

客觀的講,歐美很有可能宣而不戰,特別是在美國特別剋制、即儘量避免與歐盟軍隊在戰場上遭遇的情況下,歐盟當局也不會邁出致命的一步。問題是,只要宣戰,歐盟就沒有理由不履行盟國義務。站在共和國的立場上,只要歐盟答應提供港口,並且支援共和國海軍艦艇在北大西洋上作戰,就能使戰爭變得更加簡單。說白了,要是讓共和國的潛艇進入北大西洋,哪怕美國拼盡全力建造反潛戰艦,其生命航線都會受到致命威脅,而且必然會因為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