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67部分

以來自然災害頻繁降臨到俄羅斯的大地上,到戰爭爆發前,俄羅斯的糧食問題已經非常突出了。按照俄羅斯的官方說法,雖然俄羅斯還沒有成為糧食進口國,而且隨著大量可控聚變核電站投產,可以透過工業化農業生產來解決惡劣氣候對糧食生產產生的影響,從而使俄羅斯成為產糧大國,但是實際情況是,到2057年底的時候,俄羅斯戰略糧倉裡的糧食最多隻能夠全國消耗4個月,而不是俄羅斯官方政府訂下的9個月。更要命的是,戰爭初期,俄羅斯的戰略糧倉上了共和國天軍主要轟炸目標清單,在2058年1月底之前就被悉數摧毀,只有不到三成的儲備糧及時疏散轉移。如此一來,俄羅斯的戰略儲備糧實際只能滿足40天的消耗。雖然透過配給等方式,有效的降低了糧食損耗,更加合理的利用糧食,但是受戰爭的影響,俄羅斯在2058年春季的糧食產量大大降低,遠沒達到平時標準,甚至離俄羅斯當局訂下的最低標準還要低得多。

說得不好聽一點,如果不是美國的“慷慨援助”,在第二輪進攻戰役開始前,俄羅斯軍民就已經在餓肚皮了。

必須承認,美國的援助不但及時,而且效果顯著。

要知道,美國不但是世界上僅次於共和國與印度的第三大糧食生產國,還是全球頭號糧食富裕國,佔到全球糧食自由貿易量的4成。

即便按照平時的標準,美國富裕的糧食也能養活3億人,按照戰時的配給標準,至少能夠養活5億人。也就是說,如果能夠解決運輸問題,即便俄羅斯的糧田顆粒無收,也能依靠美國的援助養活所有人。

問題就在這裡,如何將糧食運往俄羅斯?

從理論上講,運輸根本不成問題。按照俄羅斯提交給美國的援助請求,在2058年年底之前,俄羅斯需要大約1500萬噸糧食才能平安過冬。事實上,因為沒有想到共和國陸軍能夠如此迅速的掃蕩內高加索地區(前面提到過,這裡是俄羅斯最主要的產糧區),而且對烏克蘭構成威脅,所以俄羅斯當局嚴重低估了糧食缺口,實際需要的糧食不止1500萬噸,而是差不多3000萬噸,大約三分之二的俄羅斯人(俄控區),即大約9000萬俄羅斯軍民需要由美國提供的糧食度過寒冷的冬天。客觀的講,如果不受其他因素影響,運送3000萬噸糧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要知道,每年從美國運出去的糧食高達1。5億噸。如果用載重量20萬噸的散裝貨輪運送,並且由50艘散裝貨輪組成船隊,在美俄之間往返一次只需要2個月的話,只需要1支船隊就能在2059年的春天到來之前,將俄羅斯需要的3000萬噸糧食送到摩爾曼斯克。出於安全考慮,美國當局還可以用其他船隊裡的散裝貨輪,多運送300萬噸糧食。

問題是,在戰爭時期,運送3000萬噸糧食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拿船隊來說,美國與俄羅斯徵用的民用船隻,首先得用來運送支援俄軍作戰的武器彈藥與重型裝備。雖然不會用散裝貨輪運送彈藥與裝備,但是從戰爭考慮,也得首先用來運送提供給軍火工廠的各種原材料,特別是用來生產武器彈藥所必須的,而俄羅斯又沒有辦法生產、或者產能跟不上的重要戰略物資,比如稀有金屬礦石。

也許有人覺得奇怪,早在20年前,俄羅斯就成為全球最主要的稀有金屬生產國,還是世界上最大的稀有金屬礦石出口國之一,不然美國也不會與俄羅斯走到一起,那麼俄羅斯就不應該缺乏稀有金屬礦石。事實是,俄羅斯的稀有金屬礦藏全部在烏拉爾山以東,在歐洲地區沒有產地(因為美國可以透過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港口繼續獲得稀有金屬礦石,所以共和國才會轟炸俄羅斯在遠東地區的港口,並且出兵佔領勘察加半島,切斷從俄羅斯遠東地區通往美國的海上航線,美國在阿拉斯加與阿留申群島做文章,也是想趁機打回勘察加半島,打通前往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海上航道)。更要命的是,從戰略安全考慮,在2050年之前俄羅斯就將絕大部分軍火廠轉移到了烏拉爾山以西的歐州地區。

工廠可以轉移,礦藏卻難以轉移。

如果俄羅斯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就會在歐州地區修建足夠多的物資倉庫,囤積足夠軍火企業消耗好幾年、甚至好幾十年的稀有金屬礦石。問題是,俄羅斯沒有這麼強大的經濟實力,而且俄羅斯當局也沒有想到,會這麼快的丟掉整個亞洲地區。

當然,作為緊急情況下的應急措施,締結秘密同盟條約的時候,俄羅斯與美國就達成協議,以最低的價格把稀有金屬礦藏賣給美國企業,而且由美國企業負責將購買的礦石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