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20部分

投入了全部海軍力量的八成。毫無疑問,如此巨大的投入,足以說明美軍對勝利的渴望程度。

問題是,共和國海軍也同樣渴望取得勝利。

按照前面的介紹,對共和國海軍來說,這也是一次不能失敗的戰鬥。設想一下,如果共和國海軍輸掉了這場海戰,等於將西非戰場上的20萬陸軍暴露在了美國海軍主力艦的炮口之下,還等於輸掉了整個南大西洋。到時候,美國海軍有很多選擇,比如南下掃蕩福爾斯灣,堵住共和國海軍進入大西洋的通道,還可以去炮擊阿根廷,讓共和國在南美洲唯一的盟國變成廢墟。事實上,美國海軍最有可能做的就是派遣艦隊從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再向西前往澳大利亞,拯救搖搖欲墜的西南太平洋戰區。到了這一步,共和國海軍毫無選擇,只能讓整在東太平洋上活動的3支戰鬥艦隊全速趕往麥哲倫海峽,由此進入南大西洋,力求再次與美軍決戰。即便不考慮美軍有沒有膽量再次決戰,就算沒有,美軍艦隊也會退守地中海。準確的說,是去地中海支援中東戰場上的西約集團聯軍。打到這一步,共和國海軍仍然非常被動,只能向中東戰場增兵,而且在沒有辦法直接打擊美軍艦隊削情況下,用更大的代價來換取中東戰場上的勝利。對美軍來說,局面卻比較有利,即可以趁此機會大做文章,就算不能拉歐洲下水,也能在中東戰場上頂住共和國的戰略進攻。毫無疑問,久攻不下的話,戰爭將再次陷入僵局,美國將獲得夢寐以求的時間。

面對美軍的巨大投入,共和國海軍要想取勝,也只能增加投入。

2月初,在加快部署海上基地的同時,共和國海軍做出了一個非常重大的決定,將正在印度洋上活動的第41主力艦隊與第43主力艦隊派往大西洋,加強第六艦隊(指在南大西洋上活動的艦隊)的實力。

萬幸的是,這2支航速達到70節的艦隊只需要4天就能跑完12000千米的航程,從非洲大陸的一端繞到另外一端。可以說,如此高的航速、而且是持續航行速度,賦予了共和國海軍更多的戰術選擇。正是如此,戰後很多人都認為,共和國海軍有意沒有一次性投入全部力量,而是要藉此試探美國海軍,並且根據美國海軍的反應來做出戰術調整,因此共和國海軍想在幾個戰場上同時取勝。當然,這種說法的理由並不充分,從動機來看,因為在共和國當局制訂的戰爭計劃中,海軍奪取了制海權之後,西非戰場上的陸軍才會北上,要等到陸軍攻佔了摩洛哥之後,中東戰場上的局面才會出現重大轉變,所以共和國海軍不大可能指望同時在幾個戰場上取勝。再從戰術層面上看,從中東戰場方向上撤走2支主力艦隊,對該地區的作戰行動產生了難以估量的影響。要知道,第41主力艦隊與第43主力艦隊都是以“漢”級主力艦為核心的艦隊,戰鬥力並不差,2支艦隊的炮火投送能力相當於10個陸軍的炮兵旅,而且在打擊某些堅固目標的時候,戰艦上的450千克級與900千克級電磁炮具有陸軍的200千克級電磁炮所不具有的強大威力。

此舉足以說明,共和國當局做出了孤注一擲的決策。

道理很簡單,只要打贏海戰,陸軍就能順利進軍摩洛哥,海軍也能從維德角群島北上前往直布羅陀海峽,與陸軍聯手封鎖這條至關重要的海峽,讓中東戰場上的西約集團聯軍不戰自敗。如果結果相反,那麼共和國輸掉的就不僅僅是大西洋上的一場海戰,而是西半球戰場上的主動權。

顯然,換個角度,美國當局在更早的時候就做出了同樣的戰略決策。

更重要的是,美國海軍作戰艦隊的航行速度並不慢,航空艦隊也能以70節的速度持續航行,而從東地中海到維德角群島海域的航程僅僅只有7000多海里,在東地中海上活動的2支航空艦隊只需要2天多就能到達維德角群島海域。

到2月中旬的時候,雙方在以維德角群島為中心的海域上投入了13支作戰艦隊。

如果算上雙方海上基地的模組船,還有潛艇、兩棲戰艦、補給艦、運輸船等等,在這片面積不到500萬平方千米的海域裡,集中了大約1500艘、總排水量超過1億噸的各式各樣的艦船,相當於每3300平方千米的海域內就有1艘艦船,而3300平方千米不過就是半徑30多千米的圓面。由此可見,雙方投入的艦船的密度之大,不但遠遠超過了之前的所有海戰,還達到了非常驚人的地步,甚至可以說,這麼多的艦船擁擠在一起,任何戰術都難以獲得足夠的施展空間。

事實上,兵力密度最大的不是艦船,還是作戰飛機。

要知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