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中角榮指出,“追求封閉的國家利益不僅在國際上不適用,還會引起某種災難”;1975年三木武夫又指出,“不可以從狹隘的角度理解國家利益”;1976年三木武夫指出,“國家利益往往被解說成排除國際協調的,單方面、自私的利益主張,但在如今相互依存日益深化的世界,如此狹隘的國家利益論是行不通的”;1977年福田赳夫指出,“冷靜把握長期性的國家利益,本著國際協調的精神獲得最佳解決”;1983年中曾根康弘指出,“不僅要考慮到日本的立場,還要努力實現與世界和諧相處,這最終將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
由此看來,戰後,歷任內閣採取的方針都是“為世界的和平與繁榮作出貢獻,從中追求日本的國家利益”。
如前所述,戰後日本正是透過“國際協調”,即為國際社會的和平與繁榮作出貢獻的方式展開外交,確保日本的國家利益的。下面,我將以戰後日本外交中的象徵要素“國際協調”和“國際貢獻”為例,來考察日本外交和國家利益之間的關係。
國際協調
英國著名外交家尼科松認為,外交是“以談判方式處理國際關係”的產物。不過,外交併非針對統一、整體的國際社會展開,而是針對政治體制多樣、經濟發展水平迥異的各個國家;而外交的根本目的無論如何只有一個,那就是實現本國的國家利益。因此,雖說是“國際協調”,但協調的物件——國際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