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為社會人生的一種準宗教信奉不渝……於是,當西漢中期之時,社會生產發展到較為繁榮的程度,“可以守成”、能夠維護封建統治的儒學理所當然地就受到了漢武帝的青睞。儒學,在退出昔日的主流地位後沉寂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後,又粉墨登場,進入了喧囂的歷史中心。此後的歷代封建帝王便一脈相承、始終不渝衷心信奉,並將它推崇到了至高無上的“國教”地位。
漢武帝劉徹那看似偶然的選擇,其實包含著一種歷史、文化與政治的內在必然。
四
現在,還是讓我們回到董仲舒身上。他在完成策對之後,自我感覺相當良好,對其中的思想觀點及建議措施都非常的滿意。事實也正是如此,漢武帝對“天人三策”不僅激賞,而且及時、嚴厲地採納施行。然而,漢武帝卻並沒有因此而重用他,連在中央的位置也沒給安排一個,而是將他派往諸侯國江都為相。
漢武帝徵召賢良之士的目的,就在於量材錄用,以佐其政。董仲舒排名第一,策論又好,卻為何得不到皇上的重用呢?這真讓董仲舒百思不得其解。他一輩子盼望著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夠進入權力的中心位置一展宏圖。好不容易盼來了一個自以為可以發揮、施展的機會,可皇上只對他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