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訊息傳遞的快速。
“是,父王。”
看兄弟兩人相攜離開的背影,蕭王爺眼中露出欣慰的神色,唯一遺憾的是四子身子早年到底虧損太大,於壽數有礙,他恨不得將那位林神醫打包送到四子身邊,專為他調理身體,可那老小子,蕭王爺想起來就要吹鬍子瞪眼睛,居然不從,他還不能用強。
四公子也沒想到徐北會再次給他一個驚喜,看來也是那些官職都不合他的意,於是打算另起爐灶了,不過這事也的確需要一個能讓他們放心又懂行的人去做,也就徐北適合這個位置了。
四公子與世子商量後暫且按下,先等策論大比的結果出來。北地也有科考,童生試院試鄉試,但春闈會試就需要北地的舉子前往京城去參加,北地的舉子到了京城,不是受到京城學子與官員的打壓,就是被拉攏了過去,無法真正達到選舉官員的目的,於是,策論大比便應運而生。
參加策論大比的有直接從書院出來的學子,也有已考取功名的秀才或是舉人,一場場地篩選下來後,最後的大比所有參與者所作的策論都會公開張貼出來,以便讓沒有入選的學子心服口服。
徐北把手裡那份東西往四公子那兒一遞就什麼也不管了,眼巴巴地天天等在考場外,在他看來,這種考試才是勞心又勞力的事,又反覆交待胡媽媽這幾天的吃食務必要精心準備,還羅列了幾樣好吃又補腦的食物。
大比期間灩州城也人滿為患,作為北地的頭一等大事,四面八方的人都蜂擁了過來,也有那南地的名士聞名而來,因為平時可是見不到柳山長這類人物,藉此機會也可以切磋切磋。
而且聽聞北地出現了不少罕見的孤本以及江大學士的文集,這讓南地的文人都不敢相信,南地偏文北地重武,已成為人們習慣性的認知,南地才是天下文人的匯聚地,就算有柳山長之類的名士也彌補不了北地的缺憾。
江大學士的文集和著述就連南地都見不到,怎會出現在北地?莫非是流放到北地的江家後人拿出來的?怎麼可能!江家後人怎可能投靠蕭王府!
江大學士的書還沒見到,進入北地首先見到的就是用水泥鋪成的平整的官道,有幾位名士聯手而來,耳邊聽著馬蹄踏踏聲,看著眼前望不到盡頭的路面,皆陷入了沉寂。
“看來傳言也不盡皆不可輕信,杜大人可惜了,蕭王府……著實出人意料。”
說話者臉上既有遺憾又有隱憂,北地發展的勢頭越是強盛越是讓南地人擔憂,一步步壯大的蕭王府真能忍受朝廷的壓制?一旦戰事又起,受苦的還是天下百姓。
“兩地的百姓也不一樣。”這位走過的地方比較多,見過南地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再對比所見的北地的平民,心中感慨無限。
等進了灩州城,那感覺更不一樣了,以前不是沒來過灩州城,短短几年可謂變化極大,與京城的奢華不同,這裡處處透出一股勃勃生機,而少了對皇權的敬畏,人們只知蕭王府而不知朝廷了。
一行人看了心情更加複雜。
大量人流匯聚灩陽城,徐記雜貨鋪的生意又上了一個臺階,最新加入的粗細不一的米分條售賣量也日日攀升,有在酒樓裡嘗過的人打聽這米分條出自何處,酒樓的小二掌櫃並不隱瞞,將來處一說,知情的人無奈笑了笑。
誰不知道這個雜貨鋪子裡賣的東西都不錯,就是那山貨也比別家的品質來得好,讓人吃得放心,可就有一點讓人不太滿意,那就是量太少了,東家也是,就守著那一家鋪子,不知道把生意做大了,有錢都不知道賺。
前三輪的考試,對於徐敏慶來說沒有任何難度,他的目標本來就是奔著最後一項的策論,也就是在這最後一日,將由蕭王爺親自揭題,透過前三輪的學子文人當場破題作文章,並且在邀的各方名士與官員一起評判,依次評定名次,遇上好的文章還會有人當場念出來,供大家欣賞。
徐北混在人群中,聽那些沒參加大比或是落選的學子談論此次大比情況,甚至有人在打賭此次的頭名會花落誰家。讓徐北不開心的是,居然沒幾人提到他家敏慶的名字,明明連路大人和書院夫子都對敏慶寄予厚望的。
他也不想想,那些被人追捧的大多是成名多年的人,而徐敏慶雖已初露才氣,但到底不過十五歲的少年人,與那些人相比到底欠缺了些眼界和閱歷,當然這是別人的認識,徐北可不認為自家弟弟比別人差。
“你們說的這些人都不錯,可灩陽書院的少年才子徐敏慶也不見落後於他們,指不定能成為此次大比的一匹黑馬。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