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依法取締的民辦院校,這些都充分顯現了民辦院校所面臨的生存問題。

二、變相競爭的盲目性

它最直接的表現在招生方面。生源是民辦院校生存的土壤。有時也充當了評估民辦院校合格與榮譽的標準。網上包括教育機構評出的“全國十大萬人民辦高校”“全國十大民辦高校”。求生源、講規模導致了在招生的盲目性。在高考前夕,可以看到很多都打著“學歷+技能=百分百就業”的招牌。充統招的名義,利用廣告效應,大肆宣傳,給學生很大的誤導。根本不能保證很好的享受所謂的教育權。根據筆者在高三所知,高考的前兩個月各地的招生人員聚集一地。透過“美女效應”語言技巧多種手段在班裡毫無顧及的進行招生宣傳。在我印象裡最深的是江西的幾所民辦院校的招生人員竟敢向我們承諾,不管我們高考考多少分,在該校裡上學,到最後拿到的都是國家承認學歷的統招專科畢業證。特別在高考過後,各校的電話追訪,鋪天蓋地的錄取通知書,讓人不知所措。

對於這種情況,再談“戰略思考”和教育責任“好象很空洞。就最基本的”競爭理念“與”質量意識“都沒有。生存發展對一些民辦院校似乎顯得有些茫然。

三、管理體制的滯後性

民辦教育的企業化,已經說過面臨的是市場。與企業相比,民辦教育要的是直接的經濟效益。而企業要的則是效率。當然,企業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經濟效益。可是它是透過效率的手段來實現的這種經濟價值的。針對企業的滯後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 管理的政策難以落到實處。在和尹老師談到學院(北工商)是否應該加強對社團的規範(因為本校的很多社團都是學生自己申辦)。尹老師說有這個必要,考慮到資金的問題很難落實。因此,政策能否落實關鍵取決於資金的支配能力。

2、 不能明確一線教師的責任。民辦院校的師資基本是來源於周邊的名校。這一部分教師是否被入到管理與管理中(對院領導的被管理和對學生的管理)並不明確。作為民辦院校的學生,恕筆者直言,在課堂上,我們只知道老師在不停的講他該講的課,別的事一概不問。甚至課堂紀律極為混亂的時候,也難能聽到一些批評的話。其實,教育是知識的傳授和人格塑造的統一。這些一線教師對我們進行管理的責任,從實際情況來看,很難說得清。

3、 學生自身條件的差異。民辦院校生源廣。雖然受高教育的學生佔多數。但也有除普高以外的學生,甚至也有沒有受過普高教育的人(無歧視之意)。話說回來,就這些受過普高教育的學生自身還有基礎上的差異。民辦院校應該實施怎樣的教學方案,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一點也很難說明白。

王寶玲(記者)在和尹老師的談話中談到一個很有趣的話題。在國立高等院校、民辦高等院校、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之間,國立高等院校和非國有企業內部管理體制相當規範,而國有企業和民辦院校的在管理方面做的就沒有那麼好了。的確,這是一個很該深思的問題。

四、發展思維模式的程式化

發展思維指的是自身關於生存問題的感性思考。發展思維模式的目的是在感性思考的基礎對生存而採取的一種補救手段。當前的民辦教育的發展有五種形式:高職教育、高等學歷文憑教育、高等自學+助學的多層次教育、職業資格教育和與境外高校合作的學歷文憑及職業資格的教育。

從整體上而言,這種發展思維的多樣性在民辦院校參與競爭的同時,又同走一條道路,即“滿足就業”在社會需要的人才處於飽和狀態之前,若不轉換思維,民辦院校面臨的還是生存問題。

五、社會間接的排斥性

社會對民辦院校的不完全認可,包括民辦教育在人們的心中都沒有一個明晰的認識。主要原因是;

1、 民校的自我闡述性不過客觀。在招生中他們的表現最為直接。雖然宣傳面很寬泛,但並沒有如實客觀的宣傳民校的教育只能。為此,在這方面民校應該做到很客觀的向社會進行自我介紹。同時更需要國家和媒體在對其監督的前提下,也應全面客觀的向社會進行解說。

2、 中學教師教學的傾向性。“名牌大學,為我獨尊”中學教育推行的“大學崇拜”政策。有的老師寧可讓學生再複習,也不贊成他們選擇到民辦院校去讀書。使學生及部分家長對民辦院校產生了排斥心理。很多學生落榜後便選擇了漂泊大工的流浪生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