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子地電話雜音很大那邊幾乎在扯著嗓子叫:“瓦倫特中尉,809陣地還能堅守多久?你們那裡損失如何?需不需要補充?你們連堅持到拂曉,就可以換防!重複。。。。”
瓦倫特中尉同樣是拿起電話對著對面吼道:“讓我們堅守到拂曉,上帝,你們這麼不叫我們立刻去死。我們只有四十二個人了,幾乎人人帶傷。我們沒有火炮、沒有機槍、什麼都沒有,在我們對面,至少有一千日本人,如果沒有更多的支援,我保證,下一次那幫黃皮猴子衝鋒的時候,就是809陣地失守的時候!”
這幾乎是整個青島外圍所有德國陣地的一個縮影。
僅僅兩天,日本人就逐漸拔除了德國在外圍的眾多陣地,儘管也為之付出了五六千人的死傷,但德國人也因此傷亡兩千多人,眼看著在日本人的主力盡出之下,德國人節節敗退,青島的失陷似乎就在這幾日內了!
第五百九十六章 反攻
葉間終於走到了1914年的10月25日,在山東這塊土地上面蔓延了近一個月之久的烽火,似乎也到了該結束的時候了。
這時在地球的另一邊的歐洲戰場上,一場東線來自俄奧兩國之間的集團對抗剛剛結束。10月10日加利西亞戰役打響。俄第4集團軍和奧匈第1集團軍首先遭遇,10~13日,在克拉希尼克地區激戰;因火力尤其是炮兵跟機槍的普及遠遠低於奧軍第1集團軍,俄第4集團軍在同奧軍交火三日後損失超過四萬人,被迫退守盧布林以南。俄軍第4集團軍的慘敗,跟塞爾維亞國內奧軍的戰無不勝助長了奧軍的驕傲自大,10月14日,奧軍主動出兵不顧糟糕的後勤跟交通深入波蘭。15~18日;俄第5集團軍遭到奧匈第4集團軍攻擊,退至海烏姆西南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一線。但向利沃夫進攻的俄第3集團軍,在第8集團軍配合下;以30個師的優勢兵力挫敗奧匈第3集團軍的14個師,強渡格尼拉亞利帕河,10月21日佔領利沃夫,奧匈軍退至戈羅多克地區。俄西南方面軍各集團軍向戈羅多克方向展開全面進攻,將奧匈軍趕過桑河。24日俄軍停止追擊,至此,俄軍控制了加利西亞大片地區。東普魯士德軍沒有南下接應,總計俄方損失約27萬人,奧匈損失33萬之眾,東線奧軍幾乎遭遇滅頂之災。
不過俄國雖然勝利也只能算是一場慘勝。此役雙方都沒有實現圍殲對方主力的計劃,但俄軍打進了戰略要地加利西亞。這一結果同俄軍進行的東普魯士戰役一起,雖然兩戰之種俄國都是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卻成功的迫使德國抽調了一個集團軍兵力加強東線,從而間接的影響到了西線,為西線英法軍隊減輕了壓力。
不過值得提議的一提的是,在此期間儘管塞爾維亞軍隊英勇抗擊奧土保聯軍的進攻,但因為雙方兵力對比過大,這個擁有五百萬人口的巴爾幹小國終於在歐戰開始兩個月後成為了第一個戰敗的國家。塞爾維亞總統及政府高層經希臘逃往英國,在倫敦獲得英國政府的支援組建塞爾維亞流亡政府,繼續遙控指揮塞爾維亞國內潰散的數萬軍隊組建游擊隊牽制奧土保三國聯軍軍隊。
塞爾維亞的戰敗對於協約國跟同盟國兩國的影響不可謂不大,對協約國而言是繼馬恩河戰役、東普魯士戰役之後的又一大重大打擊。因為失去了塞爾維亞的牽制,巴爾幹跟黑海地區,奧土保三國聯軍失去了牽制力量,直面三國的俄國壓力劇增,加利西亞戰役慘勝奧匈帝國贏得的東線戰略優勢,瞬間毀於一旦,不得不向英法盟友求助。英國國內,海軍大臣丘吉爾趁機拋售他那瘋狂的‘達達尼爾計劃’,希望英法兩國聯手在土耳其開闢新戰線,以最終達到控制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佔領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迫使土耳其退出與德國聯合的戰爭。同時,為了遏制俄國人向地中海擴張,丘吉爾同時要求國內,搶奪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戰役,兩國不能和俄國聯手,必須先於俄國奪取戰略上極其重要的這2個海峽,在迫使土耳其退出大戰的同時,保證兩國持續了上百年對俄國向地中海擴張的遏制戰略。
英法兩國高層密切交流丘吉爾‘達達尼爾計劃’的可行性,只可惜,因為協約國三國之間本身的矛盾,戰略在提出之初,便決定了它不可能獲得成功。當然這些是後話,暫且不提。
10月眼看著將進入尾聲了,但歐洲的戰事反而隨著時間的推演跟仇恨、損失的累加而擴大,絲毫沒有要停止的意思。因為西方殖民者的精力被歐戰吸引走,整個世界不甘心被殖民統治的民族都在蠢蠢欲動。整個世界,在這個時候打成了一個巨大的熔爐。無數的犧牲,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