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懂、而你什麼都明白。我不知道是否還有下一次、我只當是自作主張的一次私了。

這當然算不上我對浮石的全部印象、他或許是一個暢銷書作家、或許是一個極優秀的影視編劇——但對於我來說、他首先是一個父親、一個很好的父親。

(胡嘉樂為浮石之女、已出版長篇小說《左岸發誓、右岸跳江》)

。。

1。有關係沒關係(1)

從離開孃胎開始、人跟人便有了關係、比如說母(父)子(女)關係。當他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關係就更多了。說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一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各種各樣的關係交織的網路之中、人離不開關係、就像魚兒離不開水、花兒離不開秧。另外一說、一個人社會關係之和的大小、與他的能耐、成就、行業地位、影響力、話語權成正比。社會關係之和雖然很難用精確的數字來統計、卻可以很明顯地被感知、比如說、不管他在不在場、他是否被人提及?別人是否以認識他為榮?再比如說、在他離開人世、蓋棺定論的時候、為其舉辦追悼會的級別怎樣?參加的人數多不多?被關注、被議論的程度是不是很高、很持久?這一些、都是一個人社會關係怎麼樣的評判因素。

按照我粗淺的學識修養和狹隘的生活經驗、我是沒有勇氣和資格從理論的高度、談論社會學意義上的關係的。我覺得、按照當下的話語環境、任何單個定義都很難概括關係的全貌。

我們知道、關係首先是被人親身感受到的一種存在、諸如在家庭關係中、就有父(母)子(女)關係、夫妻關係、婆媳關係、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等等、這是一種天生的淵源、或靠姻緣而建立;在社會關係中、關係就更加龐雜了、有朋友關係、學友(同學)關係、師生關係、僱傭關係、戰友關係、同事及領導與被領導關係等等、這是一種後天的緣分。這是按關係的形成方式所作的劃分。

還有一種劃分是根據功能來的、比如有人將關係分為情感關係和利用關係。對此、我不敢苟同、因為在實際生活中、 這兩者往往是相互混雜、難以分清的、比如我們就常常聽到你利用了我的感情之類的話。

總之、關係是一個含義豐富多彩的詞、文字解釋往往掛一漏萬、遠遠不及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親身感受的那麼多、那麼複雜。

在現實生活中、兩個原本互相之間並不認識的人、需要由一般而變得特殊、由疏遠而變得親密、怎麼辦?這就需要在兩個人之中搭建交流與合作的平臺、以便經常溝通與往來。所以、我傾向於把關係從實際操作的角度進行理解、也就是說、所謂關係無非是利用個人所擁有的人際資源、來謀求政治或經濟上的利益與好處、 它是發生在兩個人之間的一種社會交往的互動過程、需要年年搞、月月搞、天天搞。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一個不斷地找關係、託關係、拉關係、攀關係的過程、簡稱搞關係。生命在於運動、關係在於運作。有段時間有個口號、乾脆就說關係是生產力。不搞、關係不能無中生有;不搞、有關係也可以變得沒關係。其實、不要擔心大家不會搞關係、因為搞關係對於彼此來說都有好處、如果只對一方有好處、這關係就搞不起來、就是搞起來了、也會很短命、最多叫一次性消費。

社會生活中的關係是怎麼發生的呢?舉例來說、一個人在社會上生活、萬事不求人是不可能的、即使貴為皇帝、也都有求人幫助的時候、都要與人發生關係。比如說、他既要依賴文臣武將、也離不開皇親國戚、太監後宮。這些關係還常常攪到一起、不僅令皇帝老子腦袋大、甚至有可能還會讓他的腦袋搬家。

老百姓的事更是如此。今天、張三因為一件事自己辦不了、找到了李四、如果李四能直接幫助張三解決問題、 這個過程就完成了、剩下來的便是張三對李四的感謝。張三不感謝李四也行、但算欠李四一份人情、下次李四有事求到張三、張三就得辦、算是還了這份人情、求得了一種需求平衡和公平。但是、如果張三找李四、李四為能力所限不能直接幫助、 就得動用自己的人脈資源去找王老五、 於是就開始了一個新的接力過程、直到讓張三的那件事有了一個結果。在這種情況下、張三需要感謝的、除了李四、還有王老五、或由李四代為感謝。社會學家費孝通說、在傳統中國社會中、“社會關係是逐漸從一個一個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聯絡的增加、社會範圍是一根根私人聯絡所構成的網路”。這個觀點跟上個世紀一首著名的朦朧詩有異妙同工之妙、那首題目叫“生活”的詩只有一個字——網。

1。有關係沒關係(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