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
我們在這方面,的確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公吾公以及人之公的。1998年的電影《 Shakespeare In Love 》,直譯是“戀愛中的莎士比亞”,通譯為“莎翁情史”。一則劇情簡介是這樣寫的:“年輕的莎翁很快就發現她是女人,他們倆立刻墜入愛河,這時候莎翁的靈感如泉湧……”享年52歲、在維多利亞時代算是高齡的“年輕的莎翁”在1593年正好而立,而影片中的“莎翁”總是神經質地跳來跳去,異常生猛。
中文報紙的標題裡,近來流行把格林斯潘寫做“格老”(為什麼不是“格公”或“格翁”),75歲的美聯儲主席當然是適齡的“格老”,只是這兩個字難免讓我想到一個四川人在開罵,並且懷疑報紙的編者對於美國連續6次的短期利率下調懷有一種強烈的情緒。
我當然瞭解“格老”是為了替標題省字,簡化為“格林”失信,叫“林思潘”雅是雅了,但不通。很顯然,至少在標題裡,“老”其實只是一個代詞。不過說到代詞,說到省字,誰又能省得過下面這一則碑文:“公自幼習文,不成;改習武,又不成;憤而習醫,自以為成。懸壺三載,乏人問津。公怒,公病,公自醫,公卒。嗚乎哀哉,尚饗。”
女人的話兒
我一直懷疑,當女人在滔滔不絕地向她喜歡並信任的男人“絮”述她遭遇的各種壓力和問題的時候,她其實根本就不需要男人提供任何的解決方案。看了黃真真拍的紀錄片《 女人那話兒 》之後,話兒就已全部攤開來擺在那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