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部分

一傳統有可能是從商周尤其是周傳下來的。

河南出土的玉環人像,很可能表示了這些人為王族。他們明顯有黑人五官特徵。

中國周朝前後的宗教信仰可能隨著統治者的變化而變化,並且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很複雜,不過好在有跡可查,拿中國與中東同期的比較並不十分困難。

中國受猶太教影響的另外一個證據是,猶太教中婦女地位比較低(但與中國封建時代卻又有本質的區別),這與阿拉伯半島南部不同,那裡婦女地位當時相當高,儘管那裡薩滿教具有很大的勢力。中國歷史時期婦女地位的低下與儒教的這一背景有直接關係。舉一例,在《聖經》的《利未記》中耶和華在西奈山對摩西交代聖例,其中27:5曰: “若是從五歲到二十歲,男子你要估定二十舍客勒,女子估定十舍客勒”,還有更多同類內容,顯示女人比男人賤一倍。

我們前面已經論證過,中國商朝的婦女地位是很高的,顯見中國婦女地位的下降是隨著周朝或者儒教的出現而形成的。孔子更是發出了“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論語·陽貨》)的慨嘆,無論他本意何在,但估計任何女權主義者都不會對此聖言喜聞樂見。孔子,以及孔子背後的潛在思想,以複雜曲折的方式影響了中國2000多年。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兩地宗教猜想與對比(2)

商朝有大規模的人牲殉葬現象,一次就成千上百的很常見。用中國歷史學家的話,往往會把人牲現象在周代的停止解釋為“奴隸社會的沒落”。我認為這根本不是真正的原因,而是因為周朝實行了猶太教的“仁政”,停止了這個有悖於他們教義的行為,並不是突然到了周朝統治者就文明仁愛起來。這是宗教的力量。

人牲的使用在於陪伴死者,潛在暗示了死後的靈魂存在。假如周朝猶太教佔主要地位,就會與主要信仰薩滿教的商朝人在靈魂以及死後問題上有著根本的差異,所以他們的人牲處理方式也會根本不同。 這個改變會是“仁政”的一部分。需要補充的是,儘管商朝主要是薩滿教,但他們還是有原始猶太教的意識,只是哪個佔統治地位的問題,否則理解上就會有偏差。周朝也一樣,不等於有了猶太教,薩滿教就全部突然消失了。宗教是文化習慣的一部分,不是說改就能馬上革除的,尤其表現在民眾之中的信仰,會根深蒂固。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禮”與以色列家族

“禮”為周的思想核心,也是儒教的核心,最後成為中國傳統思想與哲學的核心。

演化到今天“禮”的內涵與最初已經有很大差異。坦率地說我沒有深入研究過“禮”的起源,但是運用我的體系,我認為它應該起源於周朝,或者說與儒教相始終,最早不應該早於商武丁之前。之所以做如此推論基於以下猜想,一旦以後發現前商也存在“禮”我的這個推測就是徹底錯誤的。

我認為“禮(制)”這個詞彙與中東的“猶太教”有關。它的字源應該是以色列的12族之一的“利未人”(Levite),“禮”就是“Levite”,就是“利未”的簡寫,取第一個字。這是一種代指。

摩西大約在3400年前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他屬於以色列12支系之一的“利未”家族。在其後的幾百年裡,利未家族成為聖家族,這個家族因為摩西的緣故逐漸成為以色列12個支系中真正的統治者,其他家族都需要向這個家族定期納貢,而且只有他們才可以做祭祀與上帝溝通,具有生殺大權。這個局面一直持續到大約公元前10世紀的“士師時代”都明顯沒有改變。任何“利未人”天生高人一等,是祭司的後備,其他任何家族都不可能承擔祭祀的亞政治角色。

在這個歷史轉變之前,以色列12個家族中的聖家族並非是“利未人”,真正具有王族統治權的是約瑟家族,這個關係主要是建立在他們母親的不同身份上。但是經過幾百年的變遷,透過宗教改革摩西家族終於得到了以色列人的統治權並將其保留了相當長時間。

最終“Livite”這個詞彙會成為一個固定名詞。在中國最常見的名詞翻譯就是取第一個音節來代替全詞,所以“Levite(利未)”縮寫為“禮”,並且代表了所有“利未人”執行的各種神聖而煩瑣的禮儀。到了後期,可能剝除了純粹的宗教色彩,這些人成為某種政治、法律的執行階層,最後連周朝統治者的號令都無人遵從,制度監督者與執行者的“禮”就更無從談起。從這個角度看,孔子對於“禮”的恢復與呼籲實際上不僅僅是對於一種禮儀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