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以淨資產83億元人民幣名列榜首。而在這前10名鉅富中,有5位明確提及主要從事行業為房地產行業。
他們分別是排名第二位的歐亞集團總裁楊斌、第五位的上海世茂集團董事長許榮茂、第六位的香港富華國際集團董事長陳麗華、第八位的金花企業集團總裁吳一堅、第九位的新疆廣匯企業集團董事長孫廣信。
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和迅速膨脹的房地產業令這些富豪們美夢成真。《福布斯》排行榜顯示了當今中國最熱的行業是房地產。
中國房地產業富豪雲集。
土地是地球人共同的圖騰,而華人更相信“有土斯有財”的道理。有關資料顯示,在“二戰”之前,香港沒有一個商人能夠登上世界富豪榜,戰後卻有不少人名列榜中,而最早一批登上富豪榜快車的,無一不是將房地產作為主業。像威名赫赫的李嘉誠、鄭裕彤、郭炳湘兄弟、李兆基等,概莫能外。
新中國成立後,房地產很長一段時間內,私人和民營企業不能染指。直到1988《憲法》規定“土地使用權可以依照法律的規定轉讓”。1990年,國務院作出了對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和外資開發成片土地的有關規定。房地產業才作為第三產業中的“大腕”,在國民經濟中日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房地產商方能在這一領域縱橫捭闔。
也就是在中國大陸成為“大工地”的過程中,不少房地產商趁勢崛起,完成了資本積累,有的更是“三級跳”,跨入了首富企業家排行榜。
《新財富》在2003年排出了“中國400富人財富榜”,其中房地產行業共有76人入選,佔,中國房地產業成了出產富豪最多的行業。這一比例之高,在當今世界富豪榜中罕見。2002年,《福布斯》全球首富共476人,其中29人發家於房地產,佔。房地產業是中國名副其實的富豪“加工廠”。
6、上市公司追逐房地產業的故事
2001年與2002年,受房地產暴利的吸引,上市公司大舉進軍房地產。2001年,有100多家上市公司擁有房地產業務,2002年,擁有房地產業務的上市公司已達300多家,其中主營業務為房地產業的上市公司目前則多達70餘家。
2002年,主業為電子元器件製造的上海廣電電子公告稱,擬出資億元收購上海廣電集團所持有的上海嘉匯達房地產有限公司30%股權,並同意提供億元的股東貸款。
2002年10月9日,鋼鐵企業浦東不鏽釋出公告稱,將與上海三家公司實施超過8億元的鉅額關聯交易,以轉向房地產業。同一天,生產玉米澱粉和穀氨酸的農業類上市公司先鋒股份也公告稱,公司將變更募集資金用途,收購亞運新新家園一期專案全部資產及相關債務。
一段時期以來,先後有武昌魚、浦東不鏽、青旅控股、先鋒股份、威遠生化、北方國際、新疆天宏、大連渤海、銀基發展等多家上市公司涉足房地產行業。
介入或轉向房產業的上市公司大都有一個共同的想法:希望透過進入房產業改善公司經營業績或扭轉業績下滑的局面。房地產成了許多上市公司的“救命行業”。
由於傳統產業目前正處於結構調整的艱難期,市場競爭激烈,加上原材料漲價和銷售價格下跌等因素,使傳統行業的盈利能力出現下滑。在這種情況下,改變主業、轉型房地產就成為上市公司培育新增長點、提高盈利能力的客觀要求。廣電電子就是如此。近年來,該公司的業績逐年下降,每股收益從1999年的元降到2000年的元,到2001年為元,2002年第三季度季報僅有元。由於公司所處的彩管、顯示器行業對上游彩電業的依賴較大,因此,公司盈利能力下降也在意料之中。因此,公司此次介入地產業的目的,就是想進一步最佳化公司的投資結構,確保公司持續的盈利能力。在廣電電子看來,港資背景的嘉匯達公司是一棵“搖錢樹”:其開發的太平洋廣場以其一流的設計與裝備展現出上海國際大都會的形象,以其所處的商業中心位置,顯示出其黃金地段的經營優勢,該專案建成後將成為淮海路上的典型景觀標誌,隨著上海房地產行業的不斷發展,該專案所產生的經濟效益將為公司的發展增添後勁。
與廣電電子相似的還有浦東不鏽。近年來,浦東不鏽的盈利能力急劇下降,每股收益從1998年的元猛降到2001年的1分錢。於是公司透過重組,由鋼鐵行業轉變為房地產開發,浦東不鏽目前所擁有的土地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有巨大的升值潛力。
大量上市公司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