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能夠生產先進飛機的企業包括三菱重工、###和富士重工等。
第三,日本常規武器生產能力很大。能生產坦克的企業有三菱重工、日本製鋼和小松製作所等企業,其中僅三菱重工一家就擁有2000輛坦克的年生產能力。日本的汽車工業還能夠提供雄厚的轉產能力。目前日本有20多家企業可以生產彈藥。從造船能力來說,日本是世界上造船第一大國,年造船能力約為1800萬噸,有三菱重工、住友重機、日立造船等8家11個造船廠可以製造軍艦。如果日本將造船能力的20%轉產軍艦,每年可生產軍艦70萬噸,這一數字是日本現有海上自衛隊艦艇總噸位數的2倍。因此,只要需要,日本可以快速擴充其海上能力。
第四,日本具備成為軍事大國的物力潛力。物力潛力包括各種工業品的生產、儲備,對軍隊的供應量,民用工業轉軍工生產的能力,以及軍工生產的潛能等。日本的鋼鐵生產裝置、技術和產量都高居全球首位,汽車產量與美國接近,造船技術和造船量為世界第一,日本半導體和積體電路技術及產品超過美國。此外,日本在軍民兩用產業,如冶金、機械、電子、材料化學、航空航天及核工業等產業上,都具有領先的技術優勢和充足到過剩的生產能力,軍工產業也都有龐大的擴充潛力。
所以,從潛在能力上來說,日本完全具備成為亞洲、乃至全球軍事大國的潛力。日本經濟實力增長越快,日本成為軍事大國的潛能越大。
房地產泡沫
在80年代末,關於房地產泡沫流傳一個小故事:在東京,有一位學校的看門人在傳達室幹了40多年,一直收入微薄,過著艱苦的生活。他退休後,準備從東京返回鄉下老家度晚年,於是託人把他在東京的一所小房子賣掉,不料這所房子竟以800萬美元的價格出手。看門老人轉眼成為富翁,財氣十足地以闊佬的氣派衣錦還鄉。東京房價之貴由此可見一斑。
從1985年開始,日本土地價格進入大牛市,價格快速上漲。在1985年之前,日本土地資產總額一直低於日本名義國民生產總值(GNP),到1996年末,土地資產總額與名義國民生產總值(GNP)之比大於1,即當年土地資產總價值超過當年的GDP水平,1988年該比例達到。
地價飛漲使土地擁有者和土地投資者的財富直線增長。在1985年—1990年地產泡沫期間,日本土地累積的資本收益高達1420萬億日元,其規模是1990年日本GNP的倍。 。 想看書來
如果把日本的土地資產額與美國相比較,日本地價之高令人瞠目結舌。以1990年為例,日本土地資產總額為2400萬億日元,而美國全國的土地資產額約為600萬億日元,日本是美國的4倍,也就是說,如果把日本賣掉,可以買4個美國。而日本的土地面積只相當於美國的一個州,並且排名在第5位,即排在阿拉斯加、德克薩斯、加利福尼亞和蒙大那四州之後。此外,在80年代末,日本的土地財富已經佔到國家財富總額的約70%,而同期美國僅佔25%。
日本土地價格的上漲使日本企業可以輕鬆獲得低成本的資金,因為大部分企業都擁有生產和辦公用地,這些土地的價值持續大幅上漲,使企業擁有高額的賬外資產,從而增強了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日本房地產持續大幅度上漲發端於兩個原因:一是日本自1985年—1989年期間實施低利率的貨幣政策;二是1985年9月的“廣場協議”使得日元對美元持續大幅度升值,日本政府為抑制日元的升值,經常干預外匯市場,日本銀行大量買進美元賣出日元,造成日元供應量膨脹,1987年,日元的貨幣供應量增長率達到10%以上。
在低利率的刺激下,日本住宅投資急劇增加,對土地的需求快速增長,推動土地價格上漲。
在1985年—1990年的泡沫經濟期間,東京的商業用地價格上漲了倍,住宅用地上漲了倍,大阪的上漲幅度更大,商業用地上漲了倍,住宅用地上漲了3倍。東京銀座4丁目的地價暴漲到每坪(平方米)億日元,以5%的利率計算,購買土地的人如果不能獲得每年每坪600萬日元的收益,買這裡的土地是不可能賺錢的,這種高收益率恐怕在哪裡也找不到。可見,買地的人並非出於實業投資,而是純粹的投機,希望有更傻的買主以更高的價格接手。東京千代田區的土地資產總值與整個加拿大的土地資產總額相等。參見圖2…1。
圖2…1日本六個最大城市土地價格指數圖(1982年3月—200